白宮減稅助小企 緩解關稅衝擊

關稅陰霾下的曙光:白宮減稅政策如何照亮小企業前景

近年來,全球貿易情勢瞬息萬變,關稅的加徵成為企業營運中不可忽視的挑戰。特別是對於資源相對有限的小企業而言,突如其來的成本增加可能帶來巨大的壓力,甚至威脅到生存。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國白宮副幕僚長米勒(Stephen Miller)提出透過減稅來緩解關稅對小企業的影響,無疑為在風雨中艱難前行的小企業帶來了一線曙光。

關稅的重壓:小企業的生存挑戰

成本飆升的陣痛

關稅的直接影響體現在進口成本的增加。許多小企業依賴進口原材料、零組件或成品來維持營運。例如,亞特蘭大的一家電子設備維修店,其供應商幾乎完全從中國大陸採購螢幕、微晶片和其他零件,高額的關稅使得這些關鍵零組件的成本大幅攀升,嚴重壓縮了利潤空間。同樣,一家寵物用品店從加拿大進口商品,也面臨商品漲價的困境,這使得他們在與大型連鎖店競爭時處於劣勢,因為大型企業更能透過規模經濟轉嫁成本或尋求其他供應鏈。 印刷店也反映,影印紙、裝訂線圈等耗材成本因關稅而上漲,迫使他們調整採購策略。 對於需要進口建築材料的企業而言,關稅同樣推高了裝修費用,使企業主面臨巨大的財務壓力。

供應鏈中斷的風險

除了成本增加,關稅政策的變動性也為小企業帶來供應鏈中斷的風險。政策的朝令夕改讓企業難以制定長期的採購和庫存計畫。 美國商會指出,即使貿易協議只需數週或數月,小企業也可能因撐不過這段空窗期而遭受無法挽回的損害。 許多小企業業主表示,他們已被求助訊息淹沒,大家都在為生存發愁。 雖然政府認為不太可能出現大規模的供應鏈衝擊,並且零售商已經在管理庫存,但對於缺乏彈性的小企業來說,這種不確定性本身就是一種挑戰。

市場競爭的加劇

關稅加劇了小企業與大型企業之間的競爭劣勢。大型連鎖店擁有更強大的財務實力和議價能力,能夠更好地應對關稅帶來的成本上升,甚至可以透過產品多樣化或犧牲部分利潤來吸引對價格敏感的消費者。 相比之下,小企業可能不得不縮減商品種類,這會導致顧客轉向大型競爭對手。 美國全國獨立企業聯合會的數據顯示,小企業對未來發展的不確定性已達到歷史次高水平,這直接影響了他們的招聘意願和能力。

白宮的應對之道:減稅紓困與政策方向

減稅:直接的財務支持

面對小企業的困境,白宮副幕僚長米勒明確表示,小企業將以減稅的形式獲得關稅紓困。 他強調,稅收法案將是美國歷史上最有利於小企業的一次。 米勒認為,延續2017年的稅改方案是幫助小企業的關鍵。 稅改方案中包含對個人所得稅等級的調整和標準扣除額的翻倍,雖然這些措施的細節仍在討論中,但其目的是降低稅務負擔,增加企業的可支配收入。 總統川普也曾表示,希望利用關稅收入為所得稅減負,這在即將到來的稅改法案中有可能實現。 選擇在美國本土投資的企業將不受關稅影響。

拒絕短期豁免:聚焦長期政策

儘管美國商會呼籲白宮為小企業提供進口關稅豁免,並設立快速審核機制,但白宮明確拒絕了短期關稅減免的請求。 白宮認為,稅收紓困才是主要方向,而非短期關稅排除。 米勒強調,只有進口商品才會被課徵關稅,並重申鼓勵企業在美國本土投資。 這表明白宮更傾向於透過整體性的稅務政策來緩解關稅影響,而不是針對特定企業或商品提供豁免。

策略性政策:目標明確

白宮的關稅政策並非雜亂無章,而是具有一定的策略性。 對於針筒、鋰電池等關鍵製造品徵收高關稅,顯然意在促使相關製造業回流美國。 同時,對兒童書籍等消費類商品豁免關稅,則是為了緩解通脹壓力,避免民眾不滿。 這種差異化的關稅措施,反映了政府在經濟、產業及政治層面的多重考量。 儘管關稅政策仍在調整中,並且總統川普的談判風格充滿「戰略性的不確定」,但他更關注為美國人民爭取最優惠的貿易協定,並相信隨著貿易協議的宣布,這種不確定性會逐步消減。

未來的展望:小企業的應對與政府的支持

企業的韌性與調整

面對關稅帶來的挑戰,小企業需要展現出更強的韌性與調整能力。 一些企業主已經在考慮直接向成本更高的國內供應商採購,或削減其他開支,例如員工的醫療福利。 也有企業將重心從擴大業務轉向調整採購策略,甚至咬緊牙關苦撐。 然而,這些應對方式往往伴隨著利潤下降或營運困難。

政府的多元化支持

除了聯邦政府的減稅政策,其他地區或組織也提供了多元化的支持措施。 例如,有地區推出了因應關稅衝擊的出口供應鏈支持方案,涵蓋金融支持、提升產業競爭力、開拓多元市場等面向。 這些方案包括外銷貸款優惠保證加碼、中小微企業貸款加碼、研發轉型補助以及爭取海外訂單的計畫。 其中,外銷貸款優惠保證和中小微企業貸款加碼降低了申請門檻,並提供較高的保證成數和利率減碼,以緩解企業的資金壓力。 研發轉型補助鼓勵企業開發新產品和高值化產品,提升競爭力。 爭取海外訂單的計畫則補助企業設立海外據點或開拓新市場。 此外,還有專門的諮詢專線和網頁供企業查詢和運用相關支持政策。

政策的長期影響與評估

白宮透過減稅來緩解關稅影響的政策,其長期效果仍有待觀察。雖然減稅能直接降低企業的稅務負擔,但能否完全抵銷關稅帶來的成本增加和市場挑戰仍是未知數。 此外,拒絕短期豁免可能使部分急需紓困的小企業面臨更大的壓力。 關稅政策本身的目的,究竟是為了增加財政收入、作為談判籌碼,還是為了促使製造業回流,這些不同的側重點需要更明確的政策來配合。 未來需要持續關注政策的執行細節和對小企業的實際影響,並根據情況進行調整。

結語:在挑戰中尋找機遇

白宮副幕僚長關於小企業將獲減稅以紓緩關稅影響的言論,為面臨貿易挑戰的小企業帶來了一絲希望。儘管關稅的影響廣泛而複雜,小企業面臨著成本上升、供應鏈中斷和競爭加劇等多重壓力,但政府層面的減稅政策以及其他多元化的支持措施,有望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這些困境。 對於小企業而言,除了積極爭取政策支持,更重要的是靈活應對,調整經營策略,尋找新的市場機會,並提升自身的競爭力。 在充滿不確定性的貿易環境中,唯有不斷適應和創新,才能在挑戰中尋找生存與發展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