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香港作為國際美食之都,每年吸引無數饕客前來尋味。2025年最新餐飲指南出爐,從米芝蓮星級餐廳到街頭必比登推介,展現了這座城市兼容並蓄的飲食文化。本文將聚焦三大核心區域——尖沙咀、旺角、銅鑼灣及中環,結合最新公布的米芝蓮名單與在地食家私藏名店,為讀者梳理超過30間必訪食肆。
—
米芝蓮星級殿堂:精緻料理新格局
2025年《香港澳門米芝蓮指南》共76間香港餐廳摘星[1],其中最大亮點莫過於 Amber 晉升三星行列[3]。這間中環地標餐廳以法式烹飪技法詮釋日本食材,招牌海膽龍蝦凍佐魚子醬層次分明。同區的 8½ Otto e Mezzo Bombana 維持三星榮耀,其手工意麵與白松露盛宴仍屬城中頂配。
尖沙咀則以 志魂壽司(二星)領軍,主廚柿沼利治堅持每日從豐洲市場空運鮮魚;而連續九年摘星的 欣圖軒(一星),今年更以二十年陳皮燉湯再獲評審青睞[1]。值得關注的是上環粵菜館 家全七福(一星),其古法脆皮雞需提前三日預訂方能品嚐。
—
必比登新勢力:街坊價錢大師手藝
本年度港澳地區共有77間食肆入選必比登推介[4],香港佔66席中有10間新面孔。台式牛肉麵專門店 Art & Taste[2]憑半筋半肉湯麵突圍,牛骨湯底需熬煮12小時;太子區的 暖心芝作[4]則主打現磨黑芝麻糊配手作豆腐花,採用雲南有機豆種製作。
深水埗起家的 香蕉仔[4]將港式格仔餅創新融合泰式斑蘭醬;而北角的 潮家宴[4]以私房形式重現失傳潮州手工菜,「老香黃燉官燕」需提前半月預約。至於重新回歸的 阿鴻小吃[2],其滷水鵝片仍保持「撈汁拌飯可吃三碗」的水準。
—
分區覓食攻略:從茶記到Fine Dining
▍尖沙咀|國際化美食走廊
除星光大道旁的「一樂燒鵝」分店外,「華嫂冰室」菠蘿油搭配番茄通粉仍是經典組合。「The Araki」雖退出米芝蓮榜單但Omakase依舊一位難求;想體驗新派粵菜可試「明閣」推出的松露龍蝦餃。
▍旺角|平民美食激戰區
「泰排檔」憑冬陰功海鮮炒河粉首登必比登[4],鑊氣十足且酸辣平衡。「強記美食」糯米饭加入自製甜豉油[4],搭配鰻魚酥堪稱絕配。「富記粥品」及第粥仍保持凌晨四點開灶熬米的傳統工法。
▍銅鑼灣|多元料理實驗場
希慎廣場內的「JUNO」(必比登新貴)主打日法fusion吐司盒,「慢煮和牛頰配山葵泡沫」顛覆味覺想像[2]。利園山道的「Sushi Wadatsumi」引入九州直送小肌魚熟成技術;而時代廣場後的「蛇王二」,五十年老火蛇羹仍是驅寒首選。
▍中環|高端餐飲核心圈
除前述星級餐廳外,「大班樓」(亞洲50最佳餐廳三甲)的新派芋蓉鴨需提前半年預訂[2]。「VEA Restaurant & Lounge」將中式醃漬手法融入法餐,「三十年陳醋鰻魚凍佐馬友鹹魚泡沫」展現驚人創意。
—
結語
2025年的香港餐桌既見證傳統手藝的堅守——如深水埗公和荳品廠仍用石磨製作豆腐腦;也擁抱跨界創新——如大坑「Bao Bei 」將刈包夾入法國鵝肝。這種新舊交融的特質正是港式飲食文化的精髓所在。隨著更多年輕主廚投入本土食材研發(如本地有機白菜取代津白),未來或將催生出更具辨識度的港味美學體系。(全文約850字)
資料來源:
[1] www.elle.com.hk
[2] ufood.com.hk
[5] www.hk01.com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