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影代表團亮相意大利烏甸尼電影節

在全球文化產業加速融合的背景下,香港特區政府近年積極推動創意經濟國際化。2025年4月24日至5月2日,文創產業發展處聯同香港電影發展局率領業界代表團參與意大利烏甸尼遠東電影節,並策劃「光影浪潮:香港電影新動力」展映活動。此舉不僅延續了香港作為亞洲影視樞紐的戰略定位,更透過跨國文化交流強化本地創作人才的國際能見度。

國際影展作為文化輸出的戰略平台

烏甸尼遠東電影節自1999年創立以來,已成為歐洲最具影響力的亞洲電影盛會之一。本次代表團精選多部港產片參展,涵蓋類型從商業動作片到獨立實驗作品,反映香港電影工業多元化的創作生態。值得關注的是,「國際電影創作營」得獎短片導演亦隨團參與,顯示特區政府對新生代影人的培育機制已延伸至海外實戰層面。

根據文創產業發展處公開資料,此次行程安排包括業界洽談會、專題論壇及放映交流等模塊。這種「內容展示+商務對接」的複合模式,有助於將文化輸出轉化為實質合作機會。例如2024年獲該影展觀眾獎的港產片《詩》,便曾透過類似渠道促成跨國發行協議。這不僅提升了香港電影在國際市場的知名度,也為本地電影人提供了更多的合作機會和資源。

此外,烏甸尼遠東電影節的參與者來自全球各地,這為香港電影人提供了一個難得的國際交流平台。通過與其他國家的電影從業者交流,香港電影人可以學習到不同的電影製作技巧和市場運營經驗,從而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和國際競爭力。這種跨國文化交流也有助於促進不同文化之間的理解和尊重,為全球電影產業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政策資源與產業協作的雙軌驅動

是次活動背後體現出兩大政策亮點:其一為「電影發展基金」對合拍片的支持力度持續擴大——2024年開拍的《寒戰1994》《法迷藏》等作品均涉及跨境資金與人才整合;其二則反映在行政配套上,如土地註冊處同期推出新版街道索引系統,雖屬城市基礎建設更新,卻間接優化了海外團隊來港取景的協調效率。

值得深入分析的是代表團成員結構:除製片方與導演外,還包含發行商及後期技術供應商代表。這種全產業鏈參與模式突破傳統官方交流局限,使市場需求能直接反饋至創作端。據悉有參展VR影片因技術演示效果突出而獲得歐洲投資方青睞。這種跨領域的合作模式不僅提升了香港電影的技術水平,也為本地電影人提供了更多的發展機會。

此外,香港政府還通過一系列政策支持電影產業的發展。例如,電影發展基金提供資金支持,幫助電影製作人完成他們的作品;政府還設立了電影製作獎,鼓勵優秀的電影作品。這些政策措施不僅提升了香港電影的質量,也吸引了更多的投資者和人才來港發展。

青年培育計劃銜接全球視野

Asian Film Awards Academy組織的學生觀摩團構成另一亮點——八天行程中學員不僅出席開幕禮及映後談,更通過「影人面對面」環節建立職業網絡關係。此類計劃實際填補了院校教育與行業實踐間的斷層:以2023年紀錄片《一個部門的誕生》為例,其主創團隊便包含歷屆培訓計劃成員。

從長遠佈局觀察,「在地孵化+海外拓展」的人才培養路徑正在成形。澳門文化局的指導角色在此次活動中尤具象徵意義,預示大灣區文創資源整合將進一步深化區域協同效應。這種培育計劃不僅為年輕電影人提供了實踐機會,也為他們打開了國際視野,讓他們能夠更好地了解和適應全球電影市場的變化。

此外,香港還設立了多個電影培訓機構,為年輕電影人提供專業的培訓和指導。例如,香港電影發展局設立的電影培訓基金,為年輕電影人提供了學習和實踐的機會。這些培訓機構不僅提升了年輕電影人的專業水平,也為他們提供了更多的發展機會。

此次烏甸尼之行既是香港鞏固「東方荷里活」品牌的重要落子,亦揭示特區文化政策的進階方向——從單向內容輸出轉型為生態系統共建者角色。隨著《施政報告》提出將文創產業佔GDP比重提升至6%的政策目標,未來需在智財權跨境保護、聯合製作稅務優惠等領域實現制度突破方能持續釋放產業潛能。這不僅有助於提升香港電影的國際競爭力,也為本地電影人提供了更多的發展機會和資源。通過這些努力,香港將能夠在全球電影產業中佔據更重要的地位,成為一個真正的國際電影中心。

資料來源:

[1] www.info.gov.hk

[2] www.instagram.com

[3] www.instagram.com

[4] www.info.gov.hk

[5] www.ccidahk.gov.hk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