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全球經濟的風向陷入中美貿易摩擦的漩渦,每一個相關方的表態都牽動著市場敏感的神經。日前,美國前總統特朗普的一番話,如同一石激起千層浪,為這場持續已久的關稅戰增添了新的變數和話題。他認為,與中國達成貿易協議的可能性「非常大」。這不僅是一個簡單的預測,更可能暗藏著複雜的政治與經濟盤算。
迷霧中的可能性:特朗普的「非常大」
特朗普向來以其獨特的溝通風格著稱,這次對於中美貿易協議可能性的判斷,再次展現了他的個人特色。他對媒體表示,雖然與中國的談判尚處於僵持階段,但他認為達成協議的機會仍然很高。 這番話語充滿了不確定性,卻也為未來的談判走向留下了一絲想像空間。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強調任何與中國達成的協議都「必須是按照美國的條件」。 這句話為其樂觀的表態設定了一個重要的前提。這意味著,即使談判最終走向協議,美國仍將尋求在貿易條款中佔據主導地位,以實現其認為的「公平貿易」。
反覆的姿態與中方的堅守
回顧過去幾年,中美貿易關係可謂波折不斷。特朗普政府採取了一系列加徵關稅的措施,試圖改變其認為不公平的貿易現狀。 對於中國商品加徵的高額關稅,曾一度達到145%。 這種「極限施壓」的方式,引發了中方的強烈反制。
在關稅問題上,特朗普的立場似乎也經歷了多次轉變。他曾表示,除非北京給予美國「可觀」的回報,否則不會取消對中國的關稅。 但同時,他也曾表達樂觀態度,認為能夠「相當迅速地」達成協議並「大幅下調」關稅。 這種反覆無常的表態,讓外界難以準確判斷其真實意圖。有分析認為,這可能是他試圖通過製造心理威懾,將「部分取消」包裝成「重大讓步」,以在談判中佔據優勢地位。
面對美方的壓力,中方也一再重申其立場。中國外交部和商務部多次強調,貿易戰和關稅戰沒有贏家,損害的是各國人民的利益。 中方堅決反對美方單方面加徵關稅的做法,並表示只有通過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對話與協商才能解決分歧。 中方明確指出,中美雙方近期並未就關稅問題進行任何磋商或談判,更談不上達成協議。 他們認為,如果美方真心想解決問題,就應該糾正錯誤,停止威脅訛詐,徹底取消所有對華單邊關稅措施。
經濟壓力下的談判意願?
有分析指出,特朗普政府頻繁釋放出關於談判的消息,可能反映出其急於推動談判的心理。 這種緊迫感可能源於美國自身面臨的經濟壓力。 美國商務部的數據顯示,美國第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出現萎縮,這被認為是特朗普政府關稅政策對美國經濟造成的衝擊之一。
關稅措施不僅對美國的出口造成影響,例如大豆出口的顯著下降,也引發了對經濟衰退的擔憂。 瑞銀、摩根士丹利等金融機構的分析也認為,關稅戰可能加劇通脹風險,並對全球經濟增長造成負面影響。 這種經濟壓力,可能促使特朗普政府尋求通過談判來緩解緊張局勢。
未來的變數與展望
雖然特朗普表達了達成協議的樂觀態度,但中美貿易關係的未來仍然充滿變數。特朗普的反覆無常以及中方的堅守原則,都使得預測最終的走向變得困難。
值得關注的是,儘管公開表示與中國達成協議的可能性「非常大」,特朗普在其他場合也曾提及與韓國、日本和印度等國進行貿易談判,並稱印度「非常想達成協議」。 這或許暗示著,特朗普政府在處理與不同貿易夥伴的關係時,可能採取不同的策略和優先順序。
總的來看,特朗普關於中美達成貿易協議可能性「非常大」的表態,是在複雜的經濟和政治背景下發出的。這既可能是一種試探,也可能反映了其在面臨經濟壓力下的談判意願。然而,協議的達成仍取決於雙方能否在核心問題上找到共同點,而這場關稅戰的真正落幕,可能還需要時間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