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近期台灣壽險市場迎來美元保單宣告利率調整潮,國泰人壽作為業界龍頭,宣布自5月1日起全面調升美元保單宣告利率5個基本點,最高達4.25%,並同步調整停售商品[1]。此舉不僅反映市場競爭加劇,更凸顯保險業者透過利率策略吸引資金、穩定現金流的趨勢。本文將深入分析此次調升的市場背景、同業動態與產業影響。
—
一、國壽調升策略解析:獲利共享與商品佈局
國泰人壽此次調整涵蓋現售與停售商品,顯示其透過「全產品線利率優化」強化競爭力。根據經濟日報報導[1],此舉旨在將投資收益回饋保戶,尤其鎖定美元資產配置需求較高的客群。值得關注的是,停售商品同步調升的罕見做法,可能涉及既有保單續期率管理或特定客戶關係維護策略。
從技術面觀察,5個基本點的調幅雖屬溫和,但配合其他優惠方案(如附加費用減免或保障內容升級),可形成組合式行銷優勢。此類操作在低利環境中尤為關鍵——當銀行定存利率普遍低於3%時[^註],4.25%的宣告利率對保守型投資人具備實質吸引力。
—
二、同業競逐格局:最高4.3%成新戰場
比較各公司最新宣告利率可見明顯階梯分布:
| 保險公司 | 最高宣告利率 | 主要特色 |
|—————-|————–|——————————|
| 元大人壽 | 4.3% | 市場頂標 |
| 凱基/台灣人壽 | 4.3% | 聚焦高資產客群 |
| 國泰人壽 | 4.25% | 全線商品同步調整[1] |
| 新光/全球/台新 | 4.25% | Q2重點衝刺外幣保單占比[2] |
台新人壽在四月率先發動攻勢,一次調升36張美元保單且最大幅度達10個基本點[2],反映中小型業者採取「以量補價」策略。而臺銀人壽則直言調整目的在「減緩脫退壓力並帶入新資金」[2],揭露部分公司面臨保單解約導致的現金流風險。
—
三、產業結構性變化:外幣保單貢獻度下滑隱憂
儘管前兩月外幣保單新契約年增41%,但占整體比重38.95%,創七年同期次低[3][4]。此現象反映兩大矛盾:
值得注意的是,「高宣告≠高銷售」的法則正在發酵——富邦與國泰雖非最高利率提供者(分別為4.15%、4.25%)卻穩居傳統型銷售前兩名[4],顯示品牌信譽與通路實力仍是決勝關鍵。
—
結論
本次宣告利率調整潮實質是場精密算計的平衡遊戲:既要維持足夠利差空間避免損及淨值,又需提供誘因抵禦基金債券等替代性金融商品的吸金效應。展望後市,「動態微調」可能成為常態——當美債收益率波動時(例如聯準會降息預期變化),保險公司需即時反應以維繫產品競爭力。對消費者而言,「追高不如選穩」,除關注數字變化外更應審視保險公司的財務健全度與長期履約能力。
—
*^註:此處參考台灣央行2025Q1定期存款牌告利率區間(一般銀行一年期定存約1-2%)作為對照基準*
資料來源:
[1] money.udn.com
[2] money.udn.com
[3] www.cna.com.tw
[4] ec.ltn.com.tw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