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網約車平台違規 港府發信警告

交通運輸是城市跳動的脈搏,網約車作為近年興起的新興事物,為市民出行帶來便利,卻也伴隨著不少爭議,尤其當內地網約平台將業務觸角伸向香港,並開放私家車載客服務時,一場關於合法合規、市場競爭與乘客安全的討論隨即展開。運輸署在此關鍵時刻去信相關平台,促請其遵守法例,無疑為這場討論注入了官方聲音。這不僅是對營運商的提醒,更是對公眾的宣示:在香港這片土地上,交通服務必須依法而行。

合法合規的基石:出租汽車許可證

根據香港《道路交通條例》(第374章)第52(3)條,任何人士或機構若要安排私家車進行出租或取酬載客,都必須持有有效的出租汽車許可證,否則即屬違法。這條法例是規管香港點對點交通服務的基石,旨在確保營運車輛符合安全標準,司機具備相關資格,並保障乘客權益,特別是在發生交通事故時,持證車輛的第三者責任保險方能有效保障乘客及其他道路使用者。運輸署再次致函提醒網約平台,正是為了重申這項基本要求,不容許任何形式的非法營運。

網約平台與「白牌車」的灰色地帶

儘管政府對利用通訊科技召喚或預約交通服務持開放態度,但前提是這些平台必須確保其提供的載客服務合法合規。然而,部分網約平台被指引入未持有出租汽車許可證的私家車提供載客服務,這類車輛俗稱「白牌車」。 「白牌車」的存在不僅違反法例,也引發了的士業界的強烈不滿,認為這構成不公平競爭,因為「白牌車」無需繳付牌費,且可能存在安全及保險方面的隱憂。有的士業界代表認為,平台提供優惠吸引乘客是正常商業行為,但關鍵在於是否守法合規。

政府的應對與未來的規管方向

面對網約車帶來的挑戰,香港政府正從多方面著手應對。一方面,運輸署與警務處持續採取執法行動,打擊非法出租或取酬載客活動。 據統計,2015年至2023年間,警方共採取超過500次執法行動。 政府更於2023年12月提高了相關罪行的罰則,包括增加最高罰款額和最高監禁期,以及延長暫時吊銷車輛牌照和扣押車輛的期限,以加強阻嚇力。

另一方面,政府正積極研究規管網約車平台。 運輸署正檢視個人化點對點交通服務的整體供求,目標是在今年內就規管網約車平台、合規服務車輛和司機的牌證要求等訂定立法建議。 政府希望透過規管,讓市民能夠辨識合法平台,確保出行安全和用戶權益,同時促進平台發展多元化服務,滿足不同出行需求。

提升的士服務以應對競爭

除了規管網約車平台,政府亦同步推行一系列措施提升的士服務質素。 這些措施包括實施的士司機違例記分制度和兩級制罰則,加強對違法行為的阻嚇。 此外,政府正推出的士車隊制度,透過系統化管理和科技應用,提供更優質的服務,首批五個車隊營辦商預計今年7月底前投入服務。 政府還建議強制所有的士安裝車廂攝錄機、行車記錄儀和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並必須提供電子支付方式,以保障乘客權益和提升服務體驗。

平衡發展與挑戰

規管網約車平台無疑是一項複雜的任務,需要平衡不同持份者的利益。如何在鼓勵創新、提供多元化服務的同時,確保公共交通系統的穩定、的士行業的生存空間以及乘客的安全與權益,是政府需要深思熟慮的問題。 有議員認為規管進程過慢, 希望政府加快步伐,盡快訂定明確的法例框架。

總結與展望

運輸署去信內地網約平台,再次強調了遵守香港法例的重要性,特別是關於私家車載客取酬必須持有出租汽車許可證的要求。 這不僅是對個別平台的提醒,也是對整個網約車市場的警示。 隨著政府研究的深入和立法工作的推進,香港的網約車服務有望走向更規範化的發展。 未來的挑戰在於如何有效執行法例,確保所有市場參與者在公平的環境下競爭,最終為市民提供安全、便捷、合法的出行選擇。 網約車與傳統的士並非零和博弈,透過合理的規管和服務提升,兩者應能互補長短,共同構建更完善的城市交通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