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首季GDP意外萎縮0.3% 經濟前景蒙陰影

經濟寒冬的預兆?美國首季GDP意外萎縮,市場憂慮加劇

春寒料峭,不只氣溫如此,全球經濟似乎也感受到一股涼意。當眾人翹首企盼美國這艘經濟巨輪能持續穩健前行之際,最新出爐的美國第一季國內生產總值(GDP)初值卻像是一盆冷水,澆熄了部分樂觀情緒。數據顯示,美國今年第一季實質GDP年化季增率初值意外下降0.3%,不僅遠遜於市場預期的增長,更創下自2022年第二季度以來的新低,為2022年以來首次出現負成長。 這一數字無疑在市場上投下了震撼彈,引發了對美國經濟是否正走向衰退的擔憂。

經濟數據的迷霧:是「技術性拖累」還是實質放緩?

究竟是什麼因素導致美國經濟在第一季度意外「縮水」?深入分析報告,會發現這0.3%的跌幅背後,交織著多重複雜的因素。其中,進口暴增被視為主要的「技術性拖累」。為了規避潛在的高關稅,許多企業選擇提前大量進口商品,導致淨出口對GDP的貢獻呈現大幅負值,創下歷史次高的拖累幅度,僅次於新冠疫情期間。 由於GDP計算方式中,進口商品會被視為扣項,因此這種提前進口行為在統計上會拉低當季的GDP數字。

除了進口因素,政府支出的下滑也是拖累GDP的一個原因。 然而,在這些看似疲軟的數據背後,美國經濟的一些基本面仍展現出韌性。例如,個人消費支出在第一季度仍呈現健康增長,年增1.8%,略優於預期。 企業固定投資也表現亮眼,年增22.5%,創下2020年以來的最佳表現,顯示內需仍有一定的支撐力。

通膨的頑固:揮之不去的陰影

然而,令人憂心的不只經濟增長放緩,還有居高不下的通膨壓力。聯準會(Fed)密切關注的核心個人消費支出(PCE)物價指數在第一季度年化季增率初值達到3.5%,高於市場預期,也高於前一季的2.6%,為近一年來最快漲幅。 整體PCE指數初值也同樣高於預期。 這顯示儘管經濟增長放緩,通膨壓力依然頑固,這讓聯準會在貨幣政策上的操作空間變得更加狹窄。市場普遍預期,高於預期的通膨數據可能會進一步延後聯準會的降息時點。

關稅陰影下的經濟前景:不確定性籠罩

此次GDP數據公布正值美國新一輪關稅政策即將生效之際,這讓市場對未來的經濟前景更加擔憂。分析人士認為,第一季的GDP數據已經部分反映了企業在關稅生效前提前進口的行為。 未來,更高的關稅可能會對企業造成挑戰,導致供應鏈中斷和商品價格上漲,進一步加劇通膨壓力,並可能導致需求回落。 經濟學家普遍預計,更高的關稅將對經濟增長產生負面影響,甚至有分析認為經濟衰退的可能性正在增加。

市場的反應:風險偏好下降

受GDP數據意外萎縮和通膨壓力持續升溫的雙重打擊,市場出現了明顯的風險偏好下降。美股期指全面下挫,美債殖利率短線走高。 投資人正在密切關注未來的經濟數據和聯準會的政策動向,以判斷美國經濟是否會如部分預期般滑向衰退。

結語:審慎前行,迎接挑戰

美國首季GDP的意外萎縮,無疑為全球經濟前景增添了不確定性。雖然部分數據可能受到「技術性因素」的影響,但通膨的頑固和關稅政策的潛在衝擊,都讓經濟面臨嚴峻考驗。未來的幾個月,各界將密切關注美國經濟的走向,特別是消費者支出、企業投資以及通膨數據的變化。面對這波經濟逆風,審慎評估風險,靈活應對挑戰,將是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