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經濟的波濤洶湧中,黃金,這個古老而神秘的貴金屬,再次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當市場充斥著不確定性,金價猶如披上黃金戰甲的勇士,屢創新高,而這背後的推手,正是全球黃金需求的穩步增長。世界黃金協會(WGC)的最新報告揭示了這個引人入勝的趨勢:即使金價高企,全球黃金需求在今年第一季度仍保持了上升勢頭。 這不禁讓人深思:黃金,究竟是資本的避風港,還是市場情緒堆疊出的幻象?
金價飛漲下的需求版圖:誰在買?買了多少?
今年第一季度,全球黃金總需求(包含場外交易)較去年同期增長了1%,達到1206噸,創下自2016年以來的同期新高。 彷彿是預見了市場的風起雲湧,各路資金紛紛湧入黃金市場,尋求一份安心。 那麼,在這場黃金的買入潮中,究竟是哪些力量在推波助瀾?
央行:持續加碼的定海神針
各國央行,作為黃金市場的重要參與者,在今年第一季度繼續扮演著「定海神針」的角色。儘管相較於去年同期,央行的淨購金量有所下降,淨增持了244噸黃金,但這仍然符合近三年季度購金的常態水平,並且是自2000年以來第一季度增持量最高的紀錄之一。 這種持續的購買行為,體現了央行在地緣政治不確定性加劇的背景下,將黃金視為儲備多元化和提升貨幣儲備穩定性的重要手段。 中國和印度在這場央行購金潮中扮演了關鍵角色,其中中國大陸是最大的買家。
投資需求:避險情緒下的強勁反彈
在高企的金價面前,投資者對黃金的熱情不減反增。第一季度,全球黃金投資總需求強勢反彈,同比增長了1.7倍,達到552噸,創下自2022年第一季度以來的新高。 這種增長主要受到黃金ETF(交易所交易基金)流入的推動。 在充滿高度不確定性的市場環境中,投資者紛紛湧向黃金市場尋求避險,尤其是在美國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以及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的影響下。 此外,金條和金幣的需求也保持在高位,特別是在中國等東方市場,零售投資規模創下了歷史第二高的季度紀錄。 中國投資者在資本市場動盪、股市低迷和公債殖利率下滑的背景下,更傾向於將黃金視為避險資產。
珠寶需求:高價下的挑戰
然而,高企的金價對黃金珠寶的消費需求產生了衝擊。第一季度,全球黃金珠寶消費量下降了21%,至380.3噸,創下自2020年疫情以來的最低水平。 這反映了在高金價下,消費者在購買金飾時變得更加謹慎,對價格的敏感度提高。 儘管如此,金飾的消費金額卻同比增長了9%,這或許表明消費者更傾向於購買單價較高或工藝更精湛的產品。 同時,小克重投資金和高工藝鑲嵌黃金飾品的需求有所上升,這反映了消費者對價值保值和設計感的雙重追求。 儘管整體珠寶消費受到抑制,但在中國市場,小克重投資金、古法金鑲嵌飾品以及非黃金飾品(如和田玉、翡翠、珍珠、培育鑽石等)的需求卻呈現出增長態勢,尤其是受到新中式風格和美好寓意的產品受到年輕女性消費者的青睞。
科技用金:人工智慧帶來的增長
在科技領域,黃金的需求也在悄然增長。第一季度,科技用金需求同比增長了10%,這主要得益於人工智慧的蓬勃發展,促進了電子行業對黃金的需求。
金價高企背後的推手:多重因素的交織
金價之所以能夠在短期內屢創新高,並非單一因素所致,而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地緣政治與經濟不確定性:避險情緒的溫床
頻繁出現的貿易爭端、美國政策的反覆無常、持續緊張的地緣政治局勢以及對經濟衰退的擔憂,共同營造了一個高度不確定的市場環境。 在這種情況下,黃金作為傳統的避險資產,自然成為投資者和央行資金青睞的對象。
央行購金:戰略性資產配置
各國央行的持續淨購金行為,是支撐金價的重要力量。 央行購買黃金的動機通常更具戰略性,旨在實現外匯儲備的多元化,降低對特定貨幣(尤其是美元)的依賴,並提升儲備資產的穩定性。 俄烏衝突後西方國家沒收俄羅斯外匯儲備的事件,更是加速了各國央行,尤其是中國央行增加黃金儲備的步伐。
通膨預期與貨幣政策:金價的敏感神經
儘管通膨壓力已逐步緩解,但市場對未來通膨的預期以及各國央行的貨幣政策走向,仍然是影響金價的重要因素。 黃金通常被視為對抗通膨的工具,當通膨上升或預期通膨升高時,黃金的吸引力便會增加。 同時,利率變動與金價通常呈現反向關係,降息預期往往會推升金價。 然而,黃金與利率的關係並非絕對負相關,還會受到通膨預期、金融市場穩定度等因素的影響。
場外交易與ETF流入:市場情緒的放大器
強勁的場外交易和黃金ETF的大量流入,顯示了市場對黃金的樂觀情緒和投資需求的激增。 這些投資行為,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金價的上漲勢頭。
未來展望:黃金的魅力能否持續?
展望未來,世界黃金協會認為,宏觀經濟形勢仍難以預測,這種不確定性可能會為金價帶來進一步上行潛力。 隨著動盪局勢的持續,來自機構、個人及官方部門的黃金避險需求預計將進一步攀升。
一些分析師也對黃金的未來走勢持樂觀態度。有「沽神」之稱的著名對沖基金經理約翰·保爾森(John Paulson)預測,在央行購金和全球貿易緊張局勢的推動下,金價可能在未來三年內升至每盎司5000美元附近。 高盛也將其年底金價預測上調至每盎司3700美元,理由是央行需求強於預期以及衰退風險上升導致ETF流入增加。 摩根大通甚至預計,在美中貿易戰、經濟衰退風險等因素推動下,金價在2026年第二季度有機會挑戰每盎司4000美元以上的新里程碑。
然而,也有一些潛在的風險需要關注。金價過高可能會抑制消費量,國際金價的大幅波動也可能帶來風險。 此外,如果地緣政治衝突緩和、通膨壓力減輕,市場對黃金的避險需求可能會下降,金價漲勢可能不如預期般強勁。
結語:在波動中尋求光芒
總體而言,全球黃金需求在今年第一季度呈現穩步增長態勢,主要受到各國央行持續購金和投資者避險需求的推動。雖然高企的金價對珠寶消費帶來了挑戰,但在不確定性持續存在的宏觀環境下,黃金作為一種避險資產的吸引力依然存在。 未來金價的走勢將繼續受到地緣政治、經濟形勢、貨幣政策以及市場供需等多重因素的影響。 對於投資者而言,了解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並在波動中保持理性,才能更好地把握黃金市場的脈動,尋求屬於自己的那一份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