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上季獲利不如預期

星巴克盈利風暴:咖啡巨頭的光環為何黯淡?

咖啡,對許多人來說,不僅是提神醒腦的飲品,更是一種生活方式的象徵。而說到咖啡文化,星巴克無疑是全球最具代表性的品牌之一。然而,即使是這家擁有超過四萬家門市的咖啡巨頭,近期也面臨著不小的挑戰。最新的財報顯示,星巴克上季盈利不如預期,這引發了市場的擔憂,也讓我們不得不深入探討,究竟是什麼因素,讓這杯看似濃郁的咖啡,嚐起來有些許苦澀?

業績數字的警訊:為何盈利遜於預期?

根據星巴克公布的2025財年第二季度財報(截至3月30日),其調整後每股盈利為0.41美元,低於市場預期的0.49美元。淨銷售額為87.61億美元,雖同比增長2%,但仍低於預期的88.2億美元。全球同店銷售額下降1%,更是連續第五個季度下滑。特別是北美市場,同店銷售額下降2%,而中國市場的同店銷售額則持平,雖然較上一季度有所改善,但仍然面臨挑戰。

這些數字背後,透露出星巴克當前經營狀況的壓力。儘管公司表示新開門市帶來收入增長,但既有門市的銷售下滑,以及未能達到預期的盈利水平,都顯示出星巴克在全球市場正面臨逆風。

多重因素交織:逆風中的星巴克

星巴克盈利遜於預期,並非單一因素造成,而是多重挑戰交織下的結果。

美國本土市場的疲態與消費者情緒

在星巴克最大的市場——美國,面臨著客流量下滑的問題。分析指出,一月份異常寒冷的天氣影響了門店客流量,同時,消費者對經濟前景的謹慎態度也影響了消費意願。 此外,部分消費者因星巴克在中東局勢中的立場而發起抵制,也對業績造成了一定影響。

中國市場的激烈競爭

中國市場曾是星巴克重要的增長引擎,但如今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競爭。瑞幸咖啡(Luckin Coffee)等本土品牌以平價策略迅速崛起,搶佔市場份額。 瑞幸咖啡不僅門市數量遠超星巴克,其2023年的營收甚至超過星巴克在中國的營收。 除了瑞幸,還有 Manner Coffee、Tims咖啡等品牌也加入了價格戰,對星巴克的高價策略構成挑戰。 儘管星巴克在中國市場不斷擴張門市,並深耕下沉市場,但激烈的市場競爭使得單店營收貢獻度下降,也稀釋了其曾經高端咖啡的品牌光環。

營運成本壓力與轉型陣痛

星巴克也在努力進行內部改革,包括簡化菜單、提升門市體驗、優化行動點餐系統等,希望縮短顧客等待時間並提升效率。 然而,這些改革需要投入成本,例如升級店面、增聘員工等,這些都可能在短期內影響盈利表現。 同時,咖啡豆價格的波動、關稅影響等外部因素也增加了營運成本壓力。

轉型之路的探索:能否重拾昔日光芒?

面對挑戰,星巴克並非束手無策。新任執行長Brian Niccol正推動「回歸星巴克」計畫,強調提升顧客體驗,回歸咖啡文化的核心價值。 他希望透過簡化菜單、提升門市體驗等方式,讓消費者重新享受在星巴克停留的時光,而不僅僅是快速外帶一杯咖啡。 此外,星巴克也在探索與中國本土夥伴進行策略合作的可能性,以期更好地適應當地市場變化,並在店面選址、政府關係等方面取得優勢。

然而,轉型的成效需要時間顯現。分析師認為,星巴克目前的改進計畫是不錯的方向,但成本投入可能需要一段時間才能看到回報。 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下,星巴克如何在堅持品牌價值與迎合市場需求之間取得平衡,將是其能否重拾增長動能的關鍵。

未來展望:挑戰與機遇並存

星巴克上季盈利遜於預期,無疑是給市場敲響了警鐘。這反映出全球經濟環境的挑戰、主要市場競爭的加劇,以及內部轉型所面臨的陣痛。然而,星巴克作為一個全球知名的品牌,仍然擁有龐大的顧客基礎和品牌影響力。通過持續的產品創新、優化營運效率以及因地制宜的市場策略,星巴克仍有機會克服眼前的困難,重新找回增長動力。

未來的咖啡市場充滿變數,消費者需求日益多樣化且更加理性。星巴克能否成功轉型,在競爭激烈的紅海中開闢新的藍海,將是其未來發展的關鍵所在。這不僅是星巴克這家企業的故事,也折射出全球零售消費市場正在發生的深刻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