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暴眼中的穩定力量:標普為何認為貿易戰短期難撼動美中信用評級?
貿易戰,這個詞彙近年來頻繁出現在新聞頭條,牽動著全球經濟的神經。當兩個世界最大的經濟體——美國和中國,展開貿易較量時,人們不禁擔憂這是否會引發全球性的經濟震盪,甚至影響到兩國的「信用」基礎。信用評級,這個看似遙遠的專業術語,實則緊密關係著國家的融資成本、企業的營運環境,乃至每個人的生活。標準普爾(S&P)作為全球知名的信用評級機構,其對貿易戰影響美中信用評級的看法,無疑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然而,標普最新報告指出,儘管貿易戰陰影籠罩,短期內美中兩國的信用評級不太可能因此受到顯著影響。這究竟是為何?這份分析報告將帶領讀者深入探討標普觀點背後的邏輯,揭示貿易戰對主要經濟體與其他國家的不同影響,並思考信用評級在當前複雜國際局勢下的意義。
短期內的抗壓性:為何美中信用評級相對穩固?
標普全球的首席主權分析師近期報告指出,美中兩國的信用評級在短期內不太可能因為貿易戰而受到影響。這項判斷並非空穴來風,而是基於對兩國經濟體量、韌性以及現有信用狀況的綜合評估。首先,美國和中國作為全球第一和第二大經濟體,其龐大的國內市場和多元化的經濟結構賦予了其較強的抗風險能力。即使部分出口產業受到關稅影響,兩國經濟整體仍有足夠的縱深來吸收衝擊。標普在美國總統宣布全面徵收關稅前,重申了對美國AA+主權信用評級的穩定展望,並指出美國近100%的GDP政府債務水平和6%-7%的財政赤字是其主要的信用弱點,但也同時強調了圍繞貿易政策和其他政策存在顯著的不確定性。儘管如此,標普認為大多數主要經濟體的評級目前應能抵禦壓力。
其次,信用評級的變動通常是基於對國家長期經濟前景、財政狀況和政策穩定性的評估。短期的貿易摩擦雖然會製造市場波動和不確定性,但如果沒有演變成持久且全面的經濟戰,其對主要經濟體長期信用基礎的影響相對有限。標普的分析師認為,當前壓力時期開始時,人們可能會回想起新冠疫情,思考這是否會是另一場全球性危機,但當從全局分析傳導管道時,問題仍然在於這是否足以顯著改變全球主權國家的信用狀況。標普認為短期內不太可能出現重大的意外。
此外,標普也指出,對於中國和美國而言,目前的評級都還有「空間」。這意味著即使面臨一定的外部壓力,兩國的信用狀況並未立即觸及評級下調的臨界點。儘管標普模型顯示,投資者目前預計美國信用評級將被下調五個級別,中國的A+信用評級將被下調三個級別,但標普自2011年以來未曾下調過美國評級,自2017年以來也未下調過中國的評級。這反映了評級機構在做出實際評級調整時,會考慮更多長期性、結構性的因素。
潛在的脆弱點:貿易戰對貧窮國家的影響
與美中不同,標普報告特別強調,貿易戰對較貧窮國家和那些已經受到降級警告的國家影響可能更大。這些國家往往經濟結構較為單一,對外部貿易的依賴程度高,且財政和貨幣政策的騰挪空間有限。貿易戰導致的全球貿易量下降、供應鏈中斷以及大宗商品價格波動,都可能對這些國家的經濟造成嚴重衝擊,進而影響其償債能力和信用評級。
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尤其是美國提高關稅,可能引發被針對國家的報復性措施,進而導致全面的貿易戰。短期的全球貿易中斷可能影響資本和投資流動,導致經濟顯著放緩,並重新引發通膨壓力。對於新興市場而言,不斷加劇的貿易保護主義是一個主要風險。報告提到,如果大宗商品價格出現大幅波動,對評級的影響會更大。此外,美元走強也可能對許多國家的財政整頓計畫構成壓力,因為借貸成本仍然很高。
貿易戰的傳導機制:不僅僅是關稅
貿易戰的影響並非僅限於關稅壁壘。其影響會通過多種渠道傳導,對全球經濟產生更廣泛的影響。
- 供應鏈重塑與成本上升: 關稅促使企業重新評估和調整全球供應鏈佈局,可能導致生產成本上升,並影響企業盈利能力。長期的關稅措施和相應的報復行動可能會導致供應鏈中斷並加速產業鏈轉移。
- 投資與信心受挫: 貿易戰帶來的不確定性會削弱企業的投資意願,影響全球資本流動。投資者對未來經濟前景的擔憂,也可能導致金融市場的波動。標普認為,在新興市場,由於保護主義的影響,投資可能會受到抑制,直到對其影響有更清晰的認識。
- 經濟增長放緩: 貿易量的減少和投資的疲軟最終會傳導至實體經濟,導致全球經濟增長放緩。標普預計,貿易戰將損害經濟增長、投資和市場情緒,降低對各種商品和服務的需求。
- 通膨壓力與貨幣政策挑戰: 關稅可能導致進口商品價格上漲,引發通膨壓力。這會使各國央行在刺激經濟增長和控制通膨之間面臨兩難選擇,增加貨幣政策的複雜性。持續的高利率環境也可能強化美元,進一步引發新興市場的通膨。
- 主權債務風險: 經濟增長放緩可能導致政府財政收入減少,而為了緩衝貿易戰的影響,政府可能需要增加支出,這將導致財政赤字擴大和政府債務增加,對主權信用評級構成長期壓力。對於中國而言,報告指出其不斷增加的債務是一個需要關注的因素。
然而,標普也指出,對於美中兩國而言,評級的決定因素不僅僅是關稅持續的時間,還關係到是否會出現其他更意想不到的衝擊,以及中國為抵消關稅影響而選擇實施多少刺激措施。
未來展望:不確定性下的信用評級
儘管標普認為貿易戰短期內不會對美中信用評級造成重大影響,但這並不意味著可以高枕無憂。全球經濟形勢複雜多變,貿易戰的走向充滿不確定性。如果貿易爭端長期化、升級化,並疊加其他負面因素,如地緣政治風險、金融市場動盪等,即使是主要經濟體,其信用評級也可能面臨下調壓力。
值得注意的是,惠譽(Fitch)在美國宣布加徵關稅的第二天,便下調了中國的評級。這表明不同的評級機構可能對貿易戰的影響有不同的判斷,也突顯了當前國際經濟環境的脆弱性。
信用評級是反映國家償債能力和信用風險的重要指標。在貿易戰等外部衝擊下,各國政府需要採取審慎的財政和貨幣政策,增強經濟韌性,以維護國家信用。同時,國際社會也需要加強合作,通過對話協商解決貿易爭端,共同維護開放、穩定的全球貿易體系。
餘韻:在不確定中尋找平衡
標普關於貿易戰短期內不影響美中信用評級的判斷,為迷霧中的全球經濟帶來一絲確定性。然而,這份報告更像是一個階段性的觀察,而非最終的結論。貿易戰的長期影響、其他潛在的黑天鵝事件,以及各國政府的應對措施,都將是影響未來信用評級走勢的關鍵因素。在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裡,各國需要不斷調整策略,在維護國家利益的同時,尋求全球經濟的平衡與穩定。而信用評級作為衡量風險的重要工具,也將繼續在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提醒著各國決策者與市場參與者,審慎面對挑戰,維護經濟健康發展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