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預測:關稅風暴後市場趨穩

貿易壁壘下的金融市場:高盛視角下的波動與平靜

突如其來的關稅政策,如同投入平靜湖面的巨石,激起了全球金融市場的陣陣漣漪。股市動盪、信心滑落、經濟前景蒙塵,一時間,不確定性成為主旋律。然而,在這看似混亂的局面中,高盛集團卻提出一個引人深思的觀點:關稅的短期衝擊過後,金融市場有望逐漸回歸平靜。這究竟是基於何種分析?在這場全球貿易再平衡的過程中,市場又將如何尋求新的平衡點?

關稅風暴的初期震撼

回顧近期,美國政府的關稅政策無疑是擾動市場的主要因素。對特定國家和商品加徵關稅的消息傳出後,全球股市隨即出現明顯下跌,風險性資產大幅修正。市場的反應直接且強烈,反映出投資者對於貿易摩擦加劇可能帶來負面影響的擔憂。

這種擔憂並非空穴來風。關稅的提高會直接影響進出口企業的成本與獲利,進而波及整個產業鏈。例如,依賴進口的零售業可能面臨成本壓力,而與全球供應鏈緊密連結的製造業和科技業則可能受到顯著衝擊。企業盈利預期的下調,以及貿易政策不確定性對投資和招聘計畫的拖延,都讓市場情緒轉趨謹慎。

高盛的分析也印證了這種擔憂。他們曾多次調升美國經濟衰退的機率,並下修GDP成長預期,理由之一便是關稅政策導致的金融環境收緊、消費與投資承壓。甚至有分析指出,激進的關稅政策可能引發全球反美情緒,導致外國遊客減少及對美國商品的抵制,進而影響美國的服務業貿易盈餘,預計可能造成數百億美元的經濟損失。

動盪中的潛在平靜:高盛的預判

儘管關稅帶來了顯著的初期衝擊,高盛的觀點卻是,這種混亂是暫時性的,金融市場最終將趨於平靜。這份預判背後有其邏輯支撐。

首先,從歷史經驗來看,市場往往會對政策變化做出過激反應,但隨著時間推移,會逐漸適應並消化相關影響。關稅政策雖然帶來不確定性,但企業會逐步調整其供應鏈和經營策略以應對新的貿易環境。高盛行政總裁蘇德巍便表示,儘管關稅議題對市場併購活動帶來暫時影響,但待企業重新因應關稅變化進行調整後,相關活動將會回穩。

其次,高盛認為,政策不確定性的暫時緩解,例如對部分進口商品實施為期90天的關稅暫停,能夠為企業和投資人帶來喘息空間,降低部分系統性風險,從而改變市場預期。儘管這種暫停可能只是短期性質,但足以引發市場的強烈反應,例如標普500指數在消息公布當日的大幅反彈,顯示投資人原本已預期最壞情況,而政策轉折則引發空頭回補與資金重新配置。

再者,高盛指出,金融市場具備一定的韌性。即使面臨貿易摩擦和經濟下行風險,投資人仍有交易和集資的需求,只是需要調整預期。同時,各國央行在必要時也可能採取措施來穩定金融市場,例如聯準會官員曾承諾若市場出現混亂,將動用手上的工具來因應。

此外,市場對於關稅的負面影響可能需要一段時間才會完全顯現。高盛分析師指出,美國經濟真正的負面衝擊可能在關稅政策實施後的一段時間才會更加明顯,這也意味著市場需要時間來逐步消化和反映這些影響。

市場的再平衡與投資應對

在高盛看來,關稅混亂後的平靜,並非完全回到原點,而是在新的貿易格局下尋求一種再平衡。這涉及到企業層面的調整、市場情緒的變化,以及政策應對的多重作用。

企業為了應對關稅,可能會重新規劃供應鏈,尋找替代生產基地或市場。這種結構性變革可能會加速供應鏈的「去全球化」或「區域化」趨勢。同時,企業也可能更加注重成本控制,甚至可能出現更多裁員。這些調整將對不同產業和企業產生不對稱的影響。

市場情緒方面,雖然短期恐慌情緒可能引發風險資產的拋售,但隨著政策的明朗化和企業的調整,市場情緒有望逐步穩定。投資人需要持續關注貿易談判的進展、經濟數據的變化以及各國的政策應對。

在高盛看來,美元在全球貨幣秩序的重構中,儘管短期內可能因避險需求和關稅預期而波動,甚至面臨貶值壓力,但長期來看,美國金融市場的深度、地緣政治影響力以及政策調整的靈活性,仍將使其在全球貨幣體系中佔據核心地位。

對於投資人而言,在關稅混亂的時期,高盛建議採取防禦措施,並注重穩定、獲利佳且財務狀況良好的產業。同時,精選具備結構優勢與財務韌性的標的,以應對不確定的市場環境至關重要。隨著市場逐步消化關稅影響,投資機會也可能在新的格局中浮現,例如物流與運輸產業可能迎來資金青睞。

結語:尋找風暴後的寧靜

關稅帶來的混亂是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在當前複雜環境下面臨的挑戰之一。高盛預測的「平靜」並非意味著問題的消失,而是在經歷劇烈波動後,市場逐步適應新常態、尋求新的供需平衡點的過程。這個過程充滿變數,投資人需要保持警惕,深入分析,並靈活調整投資策略。

未來,全球貿易格局的演變仍將是影響金融市場的關鍵因素。在關稅的影響下,企業的應對、各國的政策協調以及市場情緒的變化,都將共同塑造金融市場的走向。尋找風暴後的寧靜,需要時間,也需要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