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迷霧後的曙光:高盛對金融市場走向的獨到分析
貿易戰的硝煙瀰漫,為全球金融市場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波動。企業的生產成本因關稅而飆升,投資者的信心受到動搖,甚至連全球經濟衰退的陰影也若隱若現。在這樣的混亂時刻,高盛作為全球領先的金融機構,其對市場未來的判斷,無疑為身處迷霧中的投資者提供了一盞指引方向的明燈。
政策不確定性下的市場波動
關稅政策的變幻莫測,如同投向平靜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層層漣漪。高盛行政總裁蘇德巍指出,關稅等不確定因素的持續惡化,可能導致資本市場活動的回落。儘管今年第一季度的企業併購和新股發行等活動有所增長,但如果政策不明朗的局面未能改善,這種增長勢頭或將受到抑制。 政策的不確定性不僅打擊了商界的投資意願,也讓企業管理層不得不將重心放在控制成本上,這甚至可能引發更多的裁員。 高盛分析師的報告也呼應了這一觀點,指出高政策不確定性與低迷的消費者和企業信心,使得美國在未來12個月內陷入衰退的概率高達45%。 自3月初以來,外國投資者從美國股市撤離了大量資金,這也為美股敲響了警鐘。
關稅對實體經濟的深遠影響
關稅對實體經濟的衝擊是直接且深遠的。高盛的報告將關稅比作加稅,認為其不僅收緊了金融條件,更增加了企業的不確定性。 對於那些依賴進口原材料的行業,關稅導致生產成本大幅上升,部分企業可能無法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面臨停產或裁員的風險。 同時,美國的出口企業也面臨海外報復性關稅和競爭對手低價傾銷的雙重壓力,農業、電子、運輸設備等行業的出口受到嚴重阻礙。 更有甚者,如果部分國家限制稀土出口,依賴稀土的高科技產業如半導體、電子產品、新能源汽車等將面臨生產中斷的風險,可能影響大量就業崗位。 高盛估計,關稅戰可能對美國GDP增長帶來顯著的負面衝擊,甚至可能減少近2個百分點,使得2025年美國GDP增長預計僅為0.5%。 近一半的分析師認為,貿易戰將導致生產中斷和裁員,這無疑會削弱美國經濟的整體增長動力。
迷霧終將散去,市場趨於平靜
儘管當前市場受到關稅的擾動,但高盛對未來持相對樂觀的態度。蘇德巍認為,人們對交易和集資的需求始終存在,只是需要調整預期。 隨著政策最終變得更加明朗,市場終將平靜下來。 高盛的報告也提到,潛在的關稅協議可能為市場帶來緩解,儘管市場仍未完全脫離險境。 白宮官員的表態也顯示出關稅戰緩和的跡象,例如通過降低對國產汽車中外國零部件徵收的部分關稅,並避免對國外生產的汽車徵收疊加關稅。 這些跡象都表明,關稅的影響可能只是暫時的。
購併活動的韌性與復甦
即使在關稅議題引發市場動盪,導致購併活動暫時減少的情況下,高盛仍然認為這只屬暫時性影響。 蘇德巍表示,一旦企業根據關稅變化完成調整,購併活動將會回歸穩定水平。 首季資本市場活動的按年增長,以及高盛自身交易活動的盈利狀況,都印證了市場在不確定性中的韌性。 只要政策不確定性結束,商界的投資意願將會恢復,購併活動最終會好轉。
超越關稅的長期趨勢
除了關稅帶來的短期波動,高盛也關注更長期的趨勢。報告指出,從較長期的角度來看,美元結構性貶值將成為一種趨勢。 同時,儘管部分國家的進口關稅暫時被凍結,但美中貿易關係的持續緊張,意味著經濟對抗將深化,可能加速供應鏈去全球化和區域化的結構性變革。 對於企業而言,政策窗口的暫時穩定有助於重新啟動原本延後的投資計畫,例如將更多資本投入自動化、物流和在地製造。 然而,如果關稅在90天後再次啟動,通膨壓力、消費放緩以及企業信心下滑的風險將再度浮現。
華爾街的普遍預期
高盛對市場的判斷並非孤例,華爾街的其他金融機構也紛紛調整了預測。摩根大通將美國經濟衰退機率從60%降至50%,認為短期內GDP下行風險已有所緩解。 美銀雖然維持60%的衰退機率,但也表示短期內驅動經濟下行的催化因素已被延後。 整體而言,華爾街普遍傾向於認為經濟衰退的機率有所下降,但仍然不容忽視。
結語:撥雲見日後的市場前行
關稅政策帶來的挑戰確實為全球金融市場蒙上了一層陰影,企業面臨成本上升、出口受阻的壓力,投資者也在不確定性中謹慎前行。然而,高盛的分析為我們描繪了一幅相對樂觀的景象:儘管短期內市場波動難免,但隨著政策逐步明朗,市場終將回歸平靜。企業的韌性、對交易和集資的持續需求,以及潛在的政策緩和跡象,都預示著市場將在調整後繼續前行。 面對未來的變局,投資者需要保持警惕,同時也要看到迷霧散去後可能顯現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