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崛起

引人入勝的開端:貿易戰的漣漪效應,評級機構的判斷

全球經濟體系如同錯綜複雜的巨型機械,各個齒輪環環相扣。當兩個最重要的齒輪——美國和中國——之間出現摩擦,其產生的漣漪效應自然會引發全球關注。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信用評級機構的角色顯得尤為重要,它們是市場的「眼睛」,試圖預判潛在風險,為投資者提供指引。標準普爾(S&P Global)作為全球領先的信用評級機構之一,其對美中貿易戰短期內是否會影響兩國信用評級的判斷,無疑是當前市場關注的焦點。

標準普爾的判斷:短期內影響有限

標準普爾全球的首席主權分析師明確表示,美中兩國的主權信用評級在短期內不太可能受到貿易戰的顯著影響。 他們認為,儘管貿易戰帶來不確定性,但對於像美國和中國這樣的主要經濟體而言,其信用評級尚有一定的緩衝空間來抵禦目前的壓力。 在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對全球輸美商品徵收全面關稅的幾天前,標普全球已經重申了對美國「AA+」主權信用評級的穩定展望。

貿易戰的真實衝擊:誰是真正的受害者?

雖然標普認為美中兩國的信用評級短期內不受影響,但這並不代表貿易戰沒有產生任何負面後果。事實上,受影響最嚴重的,很可能是那些較為貧窮的國家,以及那些已經收到降級警告的經濟體。 對於這些國家而言,其經濟結構相對脆弱,對國際貿易的依賴度較高,因此更容易受到貿易壁壘的衝擊。斯洛伐克和埃及的評級展望已經因此被調低。

更深層次的憂慮:連鎖反應與全球影響

標準普爾全球更為擔心的是貿易戰可能引發的連鎖效應。 例如,石油和金屬等大宗商品價格的長期下跌,對於許多依賴這些商品作為主要收入來源的國家來說,將是沉重的打擊。 此外,如果貿易不確定性無法迅速解決,甚至進一步擴大,例如美國繼續對歐盟國家徵收高額關稅,歐洲的財政軌跡也將面臨重大問題,因為經濟增長是財政整固的關鍵,而關稅無疑會阻礙增長。

投資者的看法:市場預期與實際評級的差異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標準普爾保持謹慎樂觀的態度,市場投資者的看法卻不盡相同。標準普爾全球使用信用違約掉期市場數據建立的模型顯示,投資者目前預計美國的信用評級可能會被下調五個級別,而中國的「A+」信用評級可能會被下調三個級別。 這種預期與標普的官方評級之間存在顯著差異,反映了市場對貿易戰潛在影響的擔憂程度。

歷史回顧:評級變動的時刻

回顧歷史,標準普爾自2011年將美國的信用評級從「AAA」下調以來,就再沒有下調過美國的評級。 對於中國,標普自2017年以來也未曾下調其評級。 然而,在特朗普宣布加徵關稅的第二天,另一家主要的信用評級機構惠譽(Fitch)就將中國的評級下調了一個級別。 這表明不同的評級機構對貿易戰的影響可能存在不同的判斷。

美中兩國的「空間」:抵禦風險的能力

標準普爾全球董事總經理Roberto Sifon-Arevalo指出,對於中國和美國而言,其評級都還有「空間」。 這意味著即使面對貿易戰的壓力,兩國經濟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具有抵禦風險的能力。 決定這兩個國家評級的關鍵,並非僅僅是關稅持續時間的長短,更在於是否會出現其他更具衝擊性的意外事件,以及中國選擇採取多少刺激措施來抵消關稅帶來的負面影響。

貿易戰的潛在長期影響:對中國的信貸風險

儘管短期內影響有限,但貿易戰的長期持續可能對中國經濟帶來信貸風險。標準普爾曾表示,如果美中貿易衝突拖延的時間越長,中國政策制定者就越有可能依賴放鬆貸款來刺激經濟,以彌補貿易戰對經濟的負面影響。 過度的信貸擴張可能導致中國的主權評級面臨壓力。

全球經濟的脆弱性:貿易戰的蔓延

貿易戰的影響不僅限於中美兩國。標普認為,中美貿易戰對亞太地區的經濟增長和信用環境不利。 該地區對中美出口依賴度高,一旦關稅措施持續,將對製造業和小型經濟體造成巨大打擊。 此外,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導致避險情緒升溫,可能加劇市場波動並限制資本的集資。

結論:短期穩定下的長期隱憂

總體而言,標準普爾認為美中貿易戰在短期內不會顯著影響兩國的主權信用評級,這主要是基於兩國經濟的韌性和現有的評級緩衝。 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可以對貿易戰的潛在影響掉以輕心。貿易戰對較貧窮國家和已處於降級警告邊緣的經濟體影響更大,並可能引發大宗商品價格下跌等連鎖效應。 更重要的是,貿易戰的長期化可能對中國的信貸狀況構成風險,並對亞太地區乃至全球經濟帶來持續的負面影響。 因此,儘管短期內風平浪靜,但隱藏在水面下的暗流仍需警惕。貿易戰的最終走向,以及各國應對策略的有效性,將是決定未來全球經濟和信用環境的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