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科創雄心:從「中心」邁向「高地」
上海,這座國際化大都市,正承擔著一項重要的歷史使命: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這不僅是城市自身發展的需求,更是服務國家戰略的重要一環。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上海考察時,再次強調了這一目標,並為上海的科技創新發展指明了方向。
使命的召喚:為何是上海?
上海具備成為全球科技創新高地的多重優勢。首先,作為中國經濟最活躍的城市之一,上海擁有雄厚的經濟基礎和豐富的金融資源,為科技創新提供了強有力的資金支持。其次,上海高等教育資源富集,人才薈萃,為科技研發和產業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智力支撐。此外,上海國際化程度高,開放程度大,有利於吸引全球優秀人才和創新資源,促進國際科技交流與合作。
從歷史上看,上海一直將科技創新擺在重要位置。早在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就提出「加快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進軍」的要求,將上海的發展定位從「四個中心」拓展為「五個中心」。 2016年,國務院印發方案,支持上海建設國際科創中心。 多年來,上海在科技創新領域取得了顯著成就,例如基礎研究投入逐年增加,高新技術企業數量持續增長,科創板上市企業數量居全國前列等。
聚焦前沿:人工智能引領未來
在這次考察中,習近平總書記特別關注了人工智能(AI)產業的發展。他來到位於徐匯區的上海「模速空間」大模型創新生態社區,這裡匯聚了眾多AI領域的創新企業。 總書記聽取了關於AI產業發展、技術研發和企業經營情況的介紹,並對上海在發展AI方面取得的成效給予肯定。
人工智能技術正處於爆發式發展階段,上海要抓住這一機遇,總結並推廣以大模型產業生態體系孵化AI產業的成功經驗,努力在AI發展和治理方面走在前列,產生示範效應。 習近平總書記還親身體驗了智能眼鏡等AI產品,深入了解產品功能和市場情況。 他指出,中國數據資源豐富,產業體系完備,市場空間巨大,發展人工智能前景廣闊,強調要加強政策支持和人才培養,開發更多安全可靠的優質產品。
人才為本:年輕人的事業
習近平總書記在「模速空間」與青年創新人才進行了交流。 他指出,人工智能是年輕的事業,也是年輕人的事業。 在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偉業中,正是年輕一代施展才華、大顯身手的好時機。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夢想,寄希望於年輕人。 總書記鼓勵年輕人要懷愛國之心、立報國之志、增強國之能,將個人奮鬥與國家前途命運緊密聯繫,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廣闊舞台上綻放青春光彩。
戰略的牽引:服務國家大局
上海加快建成科技創新高地,是服務國家戰略的重要體現。 科技自立自強是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離不開科技、教育、人才的戰略支撐。 上海要在這方面當好龍頭,不斷增強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和高端產業引領功能。
近年來,上海積極佈局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圍繞光子、生命、能源、海洋、人工智能等領域建設和規劃了多個設施,為原始創新提供了「利器」。 同時,上海持續加大基礎研究投入,支持「0到1」的原始創新,並推動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先導產業的發展。
邁向高地:挑戰與機遇並存
將「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提升至「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不僅是稱謂的改變,更是目標的升級。這意味著上海需要在更高層次、更廣範圍內參與全球科技競爭與合作,不斷提升自身的創新能力和國際話語權。
實現這一目標,上海仍面臨一些挑戰,例如如何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保持領先優勢,如何吸引和留住全球頂尖科技人才,如何進一步優化創新生態系統等。但同時,中國龐大的市場、豐富的數據資源和完整的產業體系,為上海發展科技創新提供了獨特的機遇。
結語:揚帆遠航,逐夢未來
上海正揚帆起航,向著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目標邁進。這是一個充滿挑戰但也充滿希望的征程。在國家戰略的引領下,憑藉自身的優勢和不斷的努力,上海必將在科技創新的浪潮中激流勇進,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