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普:貿易戰暫不影響美中信用評級

在變幻莫測的國際經濟舞台上,貿易戰的陰影始終揮之不去。當兩大經濟體——美國和中國——的貿易摩擦不斷升級時,全球市場難免會為之側目。信用評級機構標普(S&P)對此的評估,提供了一個重要的觀察視角,尤其是在貿易戰短期內對兩國信用評級影響有限的論點,引發了我們深入探討的興趣。這不僅關乎經濟數據的波動,更牽動著投資者的信心和全球經濟的未來走向。

貿易戰火下的信評定力:為何標普認為短期影響有限?

標普全球的首席主權分析師指出,美中兩國不太可能在短期內看到貿易戰對其信用評級產生快速的衝擊。 這一判斷並非空穴來風,而是基於對兩國經濟體量和內部韌性的評估。相較於規模較小或已面臨降級警告的國家,美中兩國擁有更強的抵禦外部衝擊的能力。

美國的信用評級維持在AA+的「穩定」展望,雖然其接近100%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政府債務水平以及高達6%-7%的財政赤字是其主要的信用弱點,但其經濟的多元化和彈性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貿易戰帶來的部分壓力。 而對於中國,儘管貿易摩擦會對其出口和投資造成影響,但政府可以通過實施刺激措施來抵消關稅帶來的衝擊。

表面平靜下的暗流:貿易戰如何潛移默化地影響經濟?

儘管短期內信用評級似乎能保持穩定,但貿易戰的長期影響不容忽視。標普關注的核心問題之一是貿易戰對技術供應鏈的影響。技術是中國經濟長期增長的關鍵,依賴技術進步和生產率提升來縮小與西方國家的收入差距。如果技術轉讓速度因貿易摩擦而放慢,中國的潛在經濟增長率可能會減速,經濟再平衡的過程也將變得更困難。

此外,貿易戰還可能加劇中國的通縮壓力,因為出口減少和國內需求疲軟會對物價造成下行壓力。 為了應對這種局面,中國政府可能會動用持續性的財政刺激措施來支持增長,這可能導致公共財政承壓。 惠譽(Fitch)已經因此將中國的主權信用評級下調至「A」/穩定級。

貿易戰的影響不僅限於宏觀層面,也會滲透到企業和行業。雖然標普認為短期內中美貿易爭端對企業信用的直接影響較小,但某些特定部門將受到影響。 例如,如果中國將懲罰波音公司作為報復美國的一種手段,波音的信用狀況可能會受到影響。

牽一髮而動全身:貿易戰對全球經濟的漣漪效應

貿易戰的影響並非孤立存在,它會像投入湖面的石子一樣,激起層層漣漪,擴散到全球經濟。標普更擔憂的是貿易戰可能帶來的連鎖反應,例如大宗商品價格的長期低迷。 許多國家的收入嚴重依賴石油和金屬等大宗商品出口,價格的大幅波動將對這些國家的信用評級產生更大的影響。

對於新興市場國家而言,日益加劇的貿易保護主義是一個主要風險。 美國宣布和預期的關稅措施可能引發目標國家的報復性措施,導致貿易戰升級。 這將損害經濟增長、投資和市場情緒,減少對各種商品和服務的需求。 新興市場的融資條件也可能惡化,市場波動可能導致借貸成本上升,並限制受關稅影響行業和評級較低發行人的市場准入。

歐盟國家也可能面臨壓力,如果美國繼續推進對歐盟國家徵收20%關稅的計劃。

應對與前瞻:不確定性中的方向

面對貿易戰帶來的不確定性,各方都在努力尋求應對之道。中國政府已採取刺激措施以應對經濟逆風。 同時,許多國家也在與美國進行關稅談判,希望能減輕貿易戰的衝擊。

然而,標普指出,當前的預測充滿了顯著的不確定性。隨著情況的演變,他們將繼續評估潛在和實際政策變化的宏觀和信用實質性,並重新評估他們的指導意見。 這意味著,未來的經濟走向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貿易戰的發展以及各國採取的應對措施。

最終,中美雙方能否達成協議,以及需要多長時間,都將對全球經濟產生深遠影響。 如果爭議持久未決,中國經濟增長步伐可能會被拖慢,政府為了保持較快增長速度,可能會採取更大規模的刺激措施,甚至依賴低質量、大規模信貸帶動的增長模式。

總結與展望:在風浪中尋找平衡

標普對中美貿易戰短期內對兩國信用評級影響有限的判斷,為市場注入了一絲穩定預期。然而,深入分析其背後的邏輯和更廣泛的影響後,我們可以看到,貿易戰的潛在風險依然存在,並且可能對全球經濟產生深遠而複雜的影響。 技術轉讓的受阻、新興市場的脆弱性以及全球供應鏈的調整,都是值得持續關注的關鍵點。

在充滿不確定性的國際經濟環境下,各國需要智慧地應對貿易戰帶來的挑戰,尋找平衡和合作的機會,以維護全球經濟的穩定和繁榮。這是一場需要耐心和遠見的博弈,而結果將對全球經濟的未來格局產生長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