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戰陰霾下的信用羅盤:標普視角下的美中評級分析
全球經濟正經歷前所未有的變革,貿易摩擦、地緣政治緊張等因素交織,為各國經濟前景蒙上一層陰影。在這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信用評級機構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們的判斷如同一座座燈塔,指引著投資者與政策制定者。標普全球作為國際知名的評級機構,其對於中美貿易戰的看法,特別是對兩國信用評級的短期影響評估,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這不僅關乎中美兩大經濟體的未來,更牽動著全球經濟的脈搏。
標普全球首席主權分析師的觀點,為我們理解當前複雜局面提供了一個專業視角。他們認為,儘管貿易戰帶來挑戰,但短期內美國和中國的信用評級不太可能因此受到顯著影響。這一判斷背後有著怎樣的邏輯?貿易戰的真正風險又在哪裡?接下來,我們將深入探討標普的分析,並剖析其對全球經濟的潛在啟示。
影響的漣漪:誰將首當其衝?
標普全球首席主權分析師明確指出,中美貿易戰的短期影響,更有可能集中在較貧窮的國家以及那些已經收到降級警告的國家。 這句話如同一石激起千層浪,揭示了貿易戰影響的不均勻性。為何較貧窮國家更容易受到衝擊?這與它們的經濟結構、對外貿易依賴度以及抵禦外部風險的能力息息相關。
這些國家往往經濟基礎較為薄弱,出口結構相對單一,高度依賴某幾種大宗商品或特定出口市場。 當中美兩大經濟體之間的貿易壁壘升高,全球貿易流量和商品價格都會受到影響。 例如,標普全球就特別擔心石油和金屬等大宗商品價格的長期下跌可能帶來的連鎖影響,因為這些是大宗商品出口國重要的收入來源。 對於這些國家而言,貿易戰可能導致出口訂單減少、商品價格下跌,進而影響財政收入,使其本已脆弱的財政狀況雪上加霜,信用風險隨之升高。
此外,那些已經被列入負面展望的經濟體也更容易受到貿易戰的衝擊。 這些國家可能已經面臨著財政赤字、債務高企、經濟增長乏力等問題。 貿易戰的額外壓力可能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導致其信用評級被下調。 斯洛伐克和埃及的評級展望已經被調低,這或許就是貿易戰壓力傳導的早期信號。
堅實的基礎:為何美中短期內相對穩定?
相較於其他國家,標普全球認為美國和中國的信用評級在短期內能夠抵禦貿易戰的壓力。 這並非說兩國完全不受影響,而是基於它們龐大的經濟體量、相對多元化的經濟結構以及較強的政策調控能力。
對於美國而言,標普全球重申了其AA+的主權信用評級及穩定展望。 儘管貿易戰帶來不確定性,但美國經濟的韌性、龐大的內需市場以及美元作為全球主要儲備貨幣的地位,為其提供了緩衝。 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可以高枕無憂。 另一家評級機構Scope就曾警告,如果貿易戰曠日持久並削弱全球對美元的長期信任,或者美國採取更極端的措施如資本管制,美國的信用評級也可能被下調。 此外,標普全球也發出警告,如果未來美國財政狀況進一步惡化,可能會調降美國信用評級。 這提醒我們,即使是強大的經濟體,其信用評級也並非堅不可摧,潛在的風險依然存在。
對於中國而言,標普全球自2017年以來並未下調其評級,這表明標普認為中國經濟具備一定的抗壓能力。 中國龐大的國內市場、完整的工業體系以及政府強有力的調控能力,使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抵消貿易戰的影響。 然而,貿易戰對中國經濟增長和信心造成打擊,融資條件嚴格也將加劇流動性壓力。 惠譽在特朗普宣布加徵關稅的第二天就下調了中國的評級,顯示出不同評級機構對風險的評估可能存在差異。 標普全球董事總經理Arevalo表示,決定中美兩國評級的關鍵不在於關稅持續多久,而在於是否會出現其他更意想不到的衝擊,以及中國選擇祭出多少刺激措施來抵消關稅衝擊。 這意味著,中國政府的應對策略將對其信用評級產生重要影響。
隱藏的暗礁:潛在的長期風險
雖然標普認為短期內美中信用評級相對穩定,但貿易戰的長期影響不容忽視。 正如Arevalo所擔心的,貿易戰可能產生的連鎖影響更令人擔憂。 除了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外,貿易戰還可能導致全球供應鏈重組、投資信心下降、經濟增長放緩等一系列問題。
世界貿易組織預計,如果美國提高關稅,2025年全球經濟可能下滑1.5%,並伴隨外溢效應。 這意味著貿易戰的影響將超越直接受關稅影響的商品,波及更廣泛的經濟領域。 亞太地區作為對中美出口高度依賴的地區,將對製造商和小型經濟體造成巨大打擊。 如果貿易不確定性持續存在,整個歐洲大陸的財政軌跡也將面臨重大問題,因為經濟增長是財政整固的重要支撐。
貿易戰帶來的更深層次影響是全球經濟秩序的不確定性增加。 當主要經濟體之間以關稅作為武器,全球貿易體系面臨嚴峻挑戰。 這種不確定性會抑制投資、阻礙創新,並最終損害全球經濟的長期增長潛力。 對於企業而言,貿易戰導致供應鏈風險上升,部分企業可能被迫調整生產佈局,這將帶來額外的成本和不確定性。 標普全球也指出,中美貿易爭端導致企業信用風險上升。
前行的方向:化解風險的關鍵
標普全球的分析為我們提供了清晰的風險圖景。 雖然短期內美中信用評級相對穩定,但貿易戰的長期影響以及對其他經濟體的衝擊不容忽視。 化解這些風險的關鍵在於通過對話與合作解決貿易分歧,重建全球貿易的信心。
對於主要經濟體而言,應當認識到貿易戰沒有贏家,只有輸家。 通過談判尋求共贏方案,降低關稅壁壘,恢復全球貿易的正常秩序,是符合各國長遠利益的選擇。 同時,各國政府也應當採取措施,增強經濟的韌性,減少對單一市場或商品的依賴,提高抵禦外部風險的能力。
對於企業而言,應當積極應對貿易戰帶來的挑戰,評估供應鏈風險,尋求多元化的市場和供應來源。 通過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提高自身的競爭力,降低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敏感度。
總而言之,標普全球關於貿易戰短期內不會影響美中兩國信用評級的判斷,是基於對當前經濟狀況和兩國經濟韌性的評估。 然而,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忽視貿易戰的潛在風險。 只有通過全球合作,化解貿易分歧,才能為全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創造有利條件,確保各國的信用狀況在充滿挑戰的環境中保持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