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美國」活動的金融風景線
白宮的產業匯聚
美國前總統特朗普預計將在白宮舉辦一場名為「投資美國」(Invest in America)的活動,以慶祝其假設性第二任期執政百日的所謂「成就」。這場活動預計將迎來重量級的企業領袖,包括來自輝達(Nvidia)、禮來(Eli Lilly)、強生(Johnson & Johnson)、通用電氣(General Electric)和軟銀集團(SoftBank Group)等公司的執行長或高層主管。 受邀參與的企業涵蓋了國防、科技、醫療健保和消費品等多個重要產業,同時也有投資基金的代表。這些企業的產品預計將在白宮門廳展示,成為本次活動的焦點之一。
誇耀的投資承諾
白宮方面聲稱,自特朗普假設性第二任期開始至今的100天內,已為美國爭取到約2萬億美元的投資承諾,並預計創造至少426,000個工作機會。白宮發言人表示,這一百天內爭取到的投資額,甚至超越了前總統拜登四年任期內的總和。 特朗普預計將在活動中高調宣揚這些投資承諾,以此作為其政府推動美國製造業回流和提振經濟的政績展現。受邀企業中,禮來曾承諾投資270億美元興建四座新廠,強生也提出550億美元的新投資計畫。軟銀、OpenAI和甲骨文預計也將參與一項高達5000億美元的AI基礎設施投資計畫。此外,南韓現代汽車集團也已宣布在美國投資210億美元,其中包括在路易斯安那州興建一座新的鋼鐵廠。
承諾背後的審視
儘管白宮方面大力宣揚這些投資承諾,但經濟分析師對這些承諾是否能完全落實表示質疑。過去,許多企業在白宮高調宣布的投資計畫,實際執行情況仍有待觀察。此外,特朗普政府推動的關稅政策,雖然旨在鼓勵美國國內製造,但也引發了企業的擔憂,特別是航空公司、航太產業、汽車製造商和零售商,都對關稅可能對美國製造業和銷售造成的衝擊表示不安。一些大型公司也表示,在做出新的投資承諾之前,需要更清晰的貿易政策和其他政府法規細節。 通用汽車執行長就曾公開表示,需要政策的明確性和一致性才能做出重大投資決策。
貿易戰與不確定性
特朗普政府的貿易政策,特別是其對多個國家徵收關稅的做法,已在金融市場和商界引起波動和不確定性。儘管特朗普認為關稅最終會帶來「美好的結果」,但其政策的混亂實施和不確定性已讓企業和投資者感到不安。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甚至因此下調了對美國經濟增長的預期,並提高了經濟衰退的可能性評估。 Citadel執行長也曾批評特朗普的貿易戰「毫無意義」,認為這損害了美國資產的聲譽,並可能讓美國變窮。
未來展望
這次「投資美國」活動,不僅是特朗普政府展示政績的平台,也反映了其吸引國內外投資以提振經濟的努力。然而,企業的投資決策受到多重因素影響,包括政策穩定性、法規清晰度和全球經濟環境。在貿易摩擦持續和政策不確定性猶存的情況下,這些投資承諾的最終實現程度以及對美國經濟的長期影響,仍需時間來驗證。活動中展示的產品和企業,或許能為「投資美國」的願景增添幾分色彩,但要將承諾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經濟增長和就業機會,仍充滿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