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吧業界控煙十招恐毀夜經濟

香港酒吧業界對「控煙十招」的強烈反彈與夜經濟發展的隱憂

香港政府擬推行的「控煙十招」引發酒吧業界的強烈反彈,他們擔心這些措施將對本已疲弱的餐飲娛樂業造成「毀滅性打擊」,加劇香港居民北上消費的趨勢,並損害香港作為國際旅遊城市的吸引力。業界人士呼籲政府在推行控煙政策的同時,應設立夜經濟諮詢委員會,以兼顧公共衛生與經濟活力,共同推動香港的經濟發展。

控煙措施對酒吧業界的衝擊

香港持牌酒吧會所聯會創會會長梁立仁指出,目前香港的餐飲及酒吧市道正處於疲弱狀態,若政府進一步收緊對加味傳統煙、水煙及另類煙草產品的管制,將會加劇香港居民北上消費和消費降級的趨勢。這不僅會導致大量無牌派對房間和私竇的出現,還會影響投資者信心,對香港的餐飲業、娛樂業及旅遊業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

梁立仁特別提到,許多酒吧業者反映,在「大時大節」的生意額甚至比平日更差,剛過去的復活節假期生意更是「慘烈」。他表示,有戶外地方的酒吧中,提供水煙能帶動近6至7成的生意,批評政府於此時勢推出政策令業界百上加斤,而且當局推出措施前從未諮詢業界,他認為是罔顧業界利益、損害本港夜間娛樂行業的做法。

此外,中環酒吧投資者張先生也表示,中國內地的消費市場不僅價格相宜,而且充滿活力和創意,相較之下,香港的限制較多,導致許多投資者轉而投資中國內地的餐飲、娛樂、服務業。他預期,更嚴謹的控煙措施將會讓投資者對香港本地的餐飲娛樂市場更加卻步。

水煙禁令的爭議

在眾多控煙措施中,禁止售賣加味水煙的建議引起了最大的爭議。梁立仁指出,露天酒吧經營中,靠水煙能引流6至7成的顧客,禁止水煙意味「趕客」,「減少了旅客可選擇的娛樂項目,令夜生活娛樂失色不少」。他批評政府沒有對「原味水煙」的現實經營情況做出考究,也沒有回答加味煙及原味煙對身體影響有何區別。

梁立仁強調,水煙能成為一種文化推動,是因為它有不同的味道,如水果、香草等。如果政府「一刀切」禁止水煙,只會令消費者轉至中國內地消費,甚至催旺無牌派對房間、私竇、黑市私煙。他建議政府可規定持牌酒吧可在某些指定地方提供服務,一方面方便當局監管,亦能令酒吧做到生意,給客人提供一個正確的、安全的消費場所。

業界的訴求與建議

面對政府強硬的控煙政策,香港酒吧業界紛紛表達不滿,並提出多項訴求與建議。

  • 建立定期溝通機制: 業界人士希望能夠與政府建立定期溝通機制,確保政策制定過程既科學又透明。他們建議成立「夜經濟諮詢委員會」,共同制定兼顧公共衛生與經濟活力的政策。
  • 加強監管代替全面禁售: 針對水煙,業界建議政府可規定持牌酒吧在某些指定地方提供服務,加強對水煙的監管,而不是全面禁止。
  • 審慎評估經濟影響: 業界呼籲政府在推行控煙措施前,應深入研究經濟影響,審慎評估再考慮進行與否。
  • 適度調整控煙政策: 業界促請政府平衡社會各界利益,適度調整控煙政策,暫緩推出太極端的控煙措施,吸引香港居民留港消費,以確保香港夜經濟繼續繽紛。
  • 夜經濟發展的挑戰與展望

    香港的夜經濟正面臨多重挑戰,包括中國內地消費市場的崛起、香港本地消費力的下降以及政府嚴格的管制措施。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平衡公共衛生與經濟發展,成為香港政府和業界共同面臨的重要課題。

    有業界代表批評醫衞局局長盧寵茂只在健康角度看政策執行,罔顧本港現時經濟環境和酒吧零售業界氣氛。他們認為,政府在推行控煙政策時,應更全面地考慮對經濟、民生以及香港作為國際旅遊城市的影響。

    香港的夜經濟要重拾昔日的輝煌,需要政府、業界以及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政府應加強與業界的溝通,制定更具彈性和包容性的政策,為夜經濟的發展創造更有利的環境。業界則應積極轉型升級,提升服務質量和創新能力,以吸引更多本地和國際遊客。只有這樣,香港的夜經濟才能在新的形勢下煥發出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