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期指結算前夕,港股市場展現出膠著狀態,恒生指數開高後迅速掉頭向下,盤中一度倒跌136點至21843點,隨後跌幅收窄,收市微跌8點報21971點,未能守穩22000點關口。國企指數及科技指數亦呈現相似走勢,高開後轉跌。市場交投清淡,主板成交額縮至不足1700億元,創下2月4日以來新低,顯示觀望情緒濃厚。
市場關注點除了整體大市表現外,比亞迪系股份(比亞迪股份01211.HK及比亞迪電子00285.HK,俗稱「比亞迪孖寶」)的壓力成為焦點。儘管比亞迪股份公佈首季淨利潤按年大增一倍,超出市場預期中段,但股價卻不升反跌,盤中一度挫逾4%,收市跌幅接近4%。比亞迪電子首季收入微升,但淨利潤增長僅1.92%,毛利甚至下跌,導致股價大幅下挫,收市跌逾8%,成為當日表現最差的藍籌股之一。
業績公佈後的股價反應顯示,市場對於比亞迪股份的高盈利增長有所消化,或更關注其單車利潤率變化以及未來智能駕駛系統新車型可能帶來的降價壓力。而比亞迪電子則直接受到盈利增長放緩及毛利下跌的影響,股價承壓明顯。此外,市場普遍關注新能源汽車行業因激烈競爭和研發投入帶來的資金壓力,比亞迪作為龍頭早前的大規模配股集資行動,也引發了市場對其他車企可能跟隨集資的擔憂,這也間接對整個汽車板塊構成壓力。
恒指的倒跌以及比亞迪孖寶的受壓,共同反映出在複雜多變的宏觀環境下,市場情緒趨向謹慎。儘管有消息稱美國總統特朗普釋出關稅談判可能迎來好消息,以及中國官方關於穩就業穩經濟政策的發布會,短期內並未完全提振市場信心,反而凸顯了對具體刺激措施的期待。在這種背景下,資金流向和個股表現更容易受到短期因素和自身基本面的影響。
膠著中尋求方向的港股
香港股市在近期呈現震盪整理的態勢,尤其在重要數據公佈或潛在政策變動前夕,市場情緒更顯謹慎。恒生指數未能有效突破並站穩關鍵技術關口,顯示多空雙方力量拉鋸。這種膠著狀態的形成,是多重因素交織的結果。全球經濟復甦的步伐、主要央行的貨幣政策走向、地緣政治風險,以及國內經濟的結構性調整,都對港股構成複雜的影響。在這種不明朗的環境下,投資者的風險偏好普遍下降,資金傾向於觀望或流入確定性更高的板塊,導致市場整體交投不活躍,成交量萎縮。
期貨結算日前的波動性增加也是港股市場常見的現象。大型機構投資者會在此期間進行調倉換股,以管理其期貨合約與現貨部位之間的敞口,這可能導致股指出現快速的日內反轉。這次恒指高開後迅速轉跌,盤中最大跌幅達到136點,正體現了這種技術性波動的影響。儘管恒指最終跌幅不大,但早盤的快速跳水足以反映市場情緒的脆弱性。
此外,與外部環境息息相關的關稅問題仍是懸在市場上空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儘管有樂觀聲音認為關稅談判可能出現轉機,但實際進展和最終結果存在高度不確定性,這使得與出口相關的板塊和對外依賴度較高的企業持續面臨壓力。市場需要更明確的信號才能擺脫目前的觀望情緒,形成更為持續的趨勢。
比亞迪孖寶的盈利與估值博弈
作為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領頭羊,比亞迪股份(01211.HK)的業績表現一直是市場關注的焦點。首季淨利潤同比增長一倍的數據,無疑印證了公司在銷量上的強勁增長。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連續三年位居全球第一,擁有廣泛的產品線,包括燃油、混合動力和純電動汽車。其業務涵蓋電子、汽車、新能源和軌道交通等多個領域,並在全球擁有超過30個工業園區。
然而,股價在業績向好情況下反而受壓,這背後反映出市場對其盈利質量及未來增長潛力的重新評估。有分析指出,儘管整體利潤大幅提升,但單車淨利潤的增長可能不及市場預期,甚至出現按季下跌。在競爭激烈的電動車市場,價格戰是常態,這對車企的盈利能力構成持續考驗。市場擔憂比亞迪為了維持市場份額,可能會繼續犧牲部分單車利潤,尤其是在推出搭載新技術(如智能駕駛系統)的新車型時。
另一方面,比亞迪電子(00285.HK)的業績則直接遜於市場預期。作為比亞迪集團在手機零部件、組裝服務等領域的核心業務,其盈利增長緩慢,毛利甚至出現下滑,這可能與消費電子市場需求波動以及行業競爭加劇有關。比亞迪電子的不佳表現,拖累了「比亞迪孖寶」的整體市場情緒,也解釋了其股價為何成為當日表現最差的藍籌股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比亞迪在早前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H股配售集資,金額超過430億港元,創下近年港股市場的集資紀錄。這筆資金主要用於海外業務拓展、研發投入和補充營運資金。 儘管大規模集資為公司未來的發展提供了資金支持,但也稀釋了現有股東的權益,短期內對股價構成壓力。分析認為,比亞迪此舉意在加速其全球化佈局,尤其是在中東等潛力市場,並加大智能駕駛等關鍵技術的研發投入,以應對行業的快速變革。
市場情緒與後市展望
港股市場目前的走勢,很大程度上受到宏觀經濟數據、政策預期以及企業盈利表現的多重影響。在整體交投清淡、觀望情緒濃厚的背景下,個股的業績表現和行業新聞對股價的影響會被放大。比亞迪孖寶的受壓,正是市場對其業績細節和未來盈利前景進行重新定價的體現。
展望後市,港股能否突破目前的膠著狀態,將取決於多個關鍵因素。首先,全球宏觀經濟環境的改善,特別是通脹壓力的緩解和主要央行貨幣政策的轉向,將為市場提供更寬鬆的資金環境。其次,中美關係的走向以及關稅問題的解決進展,對於提升市場風險偏好至關重要。最後,國內經濟復甦的力度以及更具針對性的穩增長政策的出台,將直接提振市場信心。
對於比亞迪系股份而言,未來的股價表現將取決於其能否在全球市場拓展方面取得實質性進展,智能駕駛等新技術的研發應用能否帶來新的增長點,以及能否在激烈的價格競爭中保持盈利能力。市場將密切關注其後續的銷售數據、利潤率變化以及新產品的市場反饋。在短期內,配股帶來的攤薄效應和對單車利潤率的擔憂可能仍會對股價構成壓力,但長期來看,若比亞迪能夠成功執行其全球化和技術升級戰略,其作為新能源汽車龍頭的地位有望進一步鞏固,並為股價帶來支撐。
總體而言,港股市場正處於尋求方向的關鍵時期。投資者需要保持警惕,密切關注宏觀經濟和政策面的變化,同時深入分析個股基本面,尤其是在市場情緒波動較大時,切忌盲目追高殺跌。比亞迪孖寶的案例表明,即使是龍頭企業,在複雜的市場環境下也可能面臨壓力,投資決策應建立在充分研究和風險評估的基礎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