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香港發生多起詐騙案件,有不法之徒冒充廉政公署(ICAC)人員及內地官員,向市民進行詐騙。這些詐騙案件的受害者包括退休人士和大專學生,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廉政公署已公開聲明,強調絕不會要求市民提交金錢作「資金優先審查」,呼籲公眾提高警覺,慎防受騙。
詐騙手法剖析
詐騙分子通常會冒充廉政公署人員或內地官員,利用市民對政府機構的信任,降低其戒心。他們會通過電話、短信等方式與受害者聯繫,聲稱受害者涉及洗黑錢、詐騙或其他刑事案件,正在接受調查。
接著,詐騙分子會以「資金優先審查」等名義,要求受害者將巨額款項轉帳至指定帳戶,並承諾會在調查結束後退還款項。為了增加可信度,他們還會偽造「資金優先審查執行書」、「廉政公署執法人員委任函件」等文件,迷惑受害者。
如果受害者無法通過銀行轉帳,詐騙分子甚至會親自上門,冒充廉署人員或內地官員,在受害者住所或公共場所收取現金。
有些詐騙分子還會利用改號技術,更改來電顯示號碼,使來電號碼與內地公安單位相同,讓受害者誤以為真。
受害者分析
此次詐騙案件的受害者主要包括兩類人群:退休人士和大專學生。
- 退休人士:這部分人群通常有一定的積蓄,但對社會資訊的瞭解相對較少,容易成為詐騙分子的目標。
- 大專學生:大專學生社會經驗不足,防範意識較弱,容易被詐騙分子的花言巧語迷惑。
廉政公署的回應
針對近期頻發的詐騙案件,廉政公署已採取以下措施:
廉政公署發佈新聞稿,公開聲明絕不會要求市民提交金錢作「資金優先審查」,提醒市民提高警覺。
廉政公署已就冒認廉署人員的詐騙事件展開調查,力求追查詐騙源頭,將不法之徒繩之以法。
廉政公署呼籲市民慎防騙徒以不同形式冒認廉署人員,如接到可疑來電、短信或電郵,應直接聯絡廉署或相關執法機關查詢。
如何防範同類詐騙
接到陌生來電,尤其是涉及錢財問題時,務必提高警惕,不要輕易相信對方。
如對方聲稱是政府機構人員,應通過官方途徑核實其身份,確認真偽。
不要向陌生人透露個人身份證號碼、銀行帳戶等敏感資訊,更不要隨意向陌生帳戶轉帳。
如懷疑自己遭遇詐騙,應立即報警求助,並向銀行等機構尋求協助,儘量減少損失。
結語:共同築起防詐騙長城
詐騙手法層出不窮,防不勝防。只有提高警惕,加強防範意識,才能有效避免成為詐騙受害者。同時,政府部門和社會各界也應加強合作,共同打擊詐騙犯罪,為市民創造一個安全、放心的社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