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重返韓國市場!用戶可拒資料傳送中國

科技競逐下的資料羅生門:DeepSeek南韓重啟與用戶選擇權的深度解析

在AI科技浪潮席捲全球的今日,數據的流通與主權成為國家與企業間博弈的焦點。中國新創AI模型DeepSeek(深度求索)的南韓市場之旅,便是一場關於技術便利與個人隱私、國家安全的複雜敘事。從初次上架因資料傳輸爭議而遭禁,到如今附帶「用戶可拒絕資料傳送內地」選項的重新開放,DeepSeek的經歷不僅折射出地緣政治的暗流,更凸顯了使用者在數位時代對於個人資料保護意識的覺醒與權利主張。這看似一個企業在特定市場的商業行為調整,實則觸及了AI技術發展、國際監管趨勢及個人權益保障等多個層面,值得我們深入剖析。

爭議緣起:初登南韓的資料陰影

DeepSeek作為中國快速崛起的AI力量,憑藉其在模型效能上的亮眼表現,甫一問世便在全球範圍內引發關注。然而,伴隨其技術實力而來的,是對其資料處理方式的深切擔憂,特別是在敏感的地緣政治背景下。今年一月,DeepSeek應用程式在南韓市場推出後不久,便迅速引起了當局的注意。南韓個人資訊保護委員會(PIPC)針對DeepSeek展開了調查。,,,, 調查結果令人擔憂:DeepSeek在未經用戶明確同意的情況下,將包括用戶輸入的AI提示內容、使用的設備和網絡資訊等個人資料,傳輸至位於中國和美國的多家公司,其中涉及字節跳動旗下的「火山引擎」等中國雲端服務平台。,,,,

南韓PIPC指出,DeepSeek的隱私政策僅提供中文和英文版本,缺乏韓文版本,且未充分說明資料銷毀程序和安全措施細節,這顯然不符合南韓當地的個人資訊保護法規。 更關鍵的是,這種未經授權和告知的資料傳輸行為,嚴重侵害了使用者的隱私權。,, 由於這些資料可能被傳回中國,進一步引發了南韓對國家資訊安全的疑慮。在這些擔憂下,南韓PIPC於二月份緊急下令,暫停了DeepSeek應用程式在南韓應用商店的下載服務。,, 同時,南韓政府的多個部門,包括國防部、外交部等,也陸續宣布禁用或限制使用DeepSeek服務,以防範潛在的資料外洩風險。 這標誌著南韓成為繼歐美多國之後,對DeepSeek採取限制措施的東亞第一個國家,也引發了在亞洲地區可能出現連鎖效應的討論。

曲線救國:附帶選項的重新上架

面對南韓監管機構的壓力與市場的關閉,DeepSeek並未選擇退出,而是採取了積極的應對策略。據報道,DeepSeek承認在遵守南韓當地法規方面存在疏忽之處,並表示願意積極配合委員會進行改善。 在經過約兩個月的調整後,DeepSeek重新獲得了在南韓應用商店上架的許可。, 這次的「曲線救國」之路,核心在於DeepSeek對其隱私政策進行了修訂,並增加了一個關鍵選項:允許用戶拒絕將個人資訊傳輸至中國和美國的特定公司。,

這個「可拒絕資料傳送內地」的選項,是DeepSeek針對南韓監管要求和用戶隱私擔憂所做出的直接回應。它表面上賦予了用戶對個人資料去向的控制權,試圖在技術便利與隱私保護之間尋求平衡。DeepSeek表示,增加此選項是為了符合南韓的個人資訊保護法規,並聲稱此前的資料傳輸是為了提升用戶體驗和改善資訊安全。, 同時,南韓PIPC也要求DeepSeek立即銷毀此前未經同意轉移的用戶輸入內容,並建立合法的資料轉移機制。,, 這顯示南韓監管機構在允許DeepSeek重返市場的同時,仍然保持著警惕並要求其採取實質性措施。

用戶選擇權:是實質保障還是權宜之計?

DeepSeek新增的資料傳輸選擇權,無疑是其爭取重返南韓市場的重要籌碼,也是對南韓個資保護法規的一種符合姿態。然而,這個選項能否真正打消用戶的疑慮,提供實質性的隱私保障,仍有待觀察。

首先,對於普通用戶而言,理解AI應用程式的資料處理流程和隱私政策本身就是一個挑戰。即使提供了拒絕選項,用戶是否能充分理解其含義、拒絕後對服務使用可能產生的影響,以及如何正確設定,都是需要考慮的問題。如果設定過程複雜或默認選項是允許傳輸,那麼這個選擇權可能形同虛設。

其次,技術上的保障是關鍵。DeepSeek需要向用戶和監管機構證明,當用戶選擇拒絕資料傳輸至內地時,其技術系統能夠確實做到資料的區隔與阻止。這需要建立嚴格的內部流程和技術防火牆,確保資料不會繞過用戶的選擇而被傳輸。網路安全專家早先對DeepSeek存在的資料漏洞和隱私權政策表達過擔憂,這種歷史背景可能會讓一些用戶對其技術上的「說到做到」持保留態度。

再者,地緣政治風險依然存在。中國政府要求本地企業與政府共享數據的法律框架,是國際社會對中國科技企業資料安全擔憂的核心所在。 即使DeepSeek在技術層面提供了拒絕選項,但在法律層面上,一家中國企業是否能夠完全獨立於中國政府的資料獲取要求,仍然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尤其對於涉及國家安全或敏感資訊的AI互動內容,潛在的強制性資料要求是否會凌駕於用戶的個人選擇之上,是許多人深感不安的地方。南韓PIPC在調查中發現DeepSeek曾將特定用戶的AI命令傳送到北京火山引擎科技有限公司,儘管DeepSeek聲稱是為了提高安全性和用戶體驗,委員會認為此舉並無必要。, 這種情況增加了用戶對其聲明的審視度。

市場與監管的互動:國際趨勢的縮影

DeepSeek在南韓的經歷,是當前全球AI市場與各國監管機構互動的一個典型縮影。隨著AI技術的廣泛應用,各國政府越來越重視數據主權和個人隱私保護。南韓作為一個科技發達且高度重視網路安全的國家,其在個人資訊保護法規方面的嚴格要求,反映了這一國際趨勢。 南韓PIPC對DeepSeek的調查和要求整改,與歐盟的GDPR等資料保護法規精神相符,都強調企業在收集、處理和傳輸個人資料時必須獲得用戶的明確同意,並提供透明的資訊。

DeepSeek願意調整其策略以重新進入南韓市場,表明其對該市場的重視,也反映出在全球化競爭下,AI企業必須適應不同國家的法律和文化環境。然而,這也可能開創一個先例:中國AI企業為了進入特定市場,可能需要提供更為彈性的資料處理選項。這既是挑戰,也可能是機遇。對於用戶而言,這或許意味著未來在使用跨國AI服務時,能夠擁有更多對個人資料去向的控制權。

結論:信任的重建與AI的未來

DeepSeek在南韓重新上架並提供用戶資料傳輸的拒絕選項,是其應對監管挑戰、重建市場信任的重要一步。它在一定程度上回應了南韓當局和用戶對個人隱私和資料安全的關切。然而,信任的建立需要時間和持續的努力。DeepSeek需要通過技術透明度、嚴格的內部執行和持續與監管機構及用戶的溝通,來證明其保護用戶資料的決心和能力。

從更廣闊的視角來看,DeepSeek的案例提醒我們,AI技術的發展不僅是技術的突破,更是關於數據倫理、隱私權利和國家安全的複雜議題。如何在鼓勵技術創新的同時,有效保障個人資訊安全和國家利益,是全球各國都在面臨的挑戰。用戶在享受AI便利服務的同時,也應提升自身的數據保護意識,仔細閱讀隱私政策,並積極行使自己的選擇權。

DeepSeek的南韓故事遠未結束。其附帶資料傳輸拒絕選項的重新上架,究竟是其在全球擴張道路上克服監管障礙的成功範例,還是僅為一個過渡性的權宜之計,仍有待時間和市場的檢驗。這也將對其他尋求國際化的中國AI企業,乃至全球AI服務提供商產生借鑒意義,共同塑造AI時代數據流通的新規範與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