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克什米爾4天激戰 美籲和平解方

印巴衝突升溫:克什米爾地區連續駁火引發國際關注

導火線:克什米爾恐攻事件
4月22日,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發生了一起恐怖襲擊事件,疑似武裝分子向遊客開槍,造成至少26人死亡,數十人受傷。這是自2019年普爾瓦馬襲擊以來,該地區死傷最慘重的恐怖襲擊事件。事件發生後,印度政府指責巴基斯坦支持「跨境恐怖主義」,並宣布了一系列針對巴基斯坦的強硬措施,導致兩國關係緊張。

印巴雙方持續駁火
克什米爾恐襲事件後,印度和巴基斯坦軍方在克什米爾地區連續多日交火。印度軍方指責巴基斯坦軍隊「無端」發起輕兵器攻擊,並表示已進行「適當回擊」。巴基斯坦尚未證實最新的交火事件。

水資源爭端加劇緊張局勢
除了軍事衝突外,水資源也成為印巴爭端的焦點。巴控克什米爾地區政府指責印度在未事先通知的情況下,在克什米爾地區的杰赫勒姆河上游開閘洩洪,導致下游巴方多地水位急劇上升,甚至引發洪水。巴控克什米爾政府聲稱,印度蓄意實施「針對供水系統的恐怖主義」,並表示印度未事先通知就洩洪的行徑,違反《印度河水條約》。印度政府還宣布暫停1960年《印度河水資源條約》,該條約規範印度河及其支流水資源分配,供應巴基斯坦80%農田用水。印度水資源部長表示將確保印度河一滴水不流入巴基斯坦,巴方反批此舉形同「戰爭行為」。

國際社會呼籲
印巴衝突升溫引發國際社會高度關注。美國國務院呼籲各方尋求負責任的解決方案,強調正與衝突雙方保持聯繫。聯合國也敦促印巴兩國展現「最大程度的克制」,透過有意義的交涉和平解決問題。

克什米爾問題的歷史根源
自1947年印巴分治以來,克什米爾歸屬一直是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的衝突焦點。兩國各自管理著克什米爾部分地區,並宣稱對該地區擁有全部主權。克什米爾問題涉及領土、宗教、民族等多重因素,是印巴關係中的一個長期 unresolved 的問題。

未來展望
印巴關係的未來走向充滿不確定性。儘管國際社會呼籲保持克制,但兩國之間的結構性矛盾難以在短期內化解。克什米爾問題依然是引發衝突的潛在因素,水資源爭端也可能加劇緊張局勢。在缺乏有效溝通和信任的背景下,印巴關係可能繼續在緊張和衝突的邊緣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