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樓指數連跌4個月!專家警告:次季恐續跌

私樓指數連跌四個月:市場現況與未來展望

香港的私樓市場正面臨一段艱難時期。根據差餉物業估價署最新公布的數據,2025年3月份私人住宅售價指數報284.2點,較2月份的285.6點再跌0.49%,已連跌四個月,累積下跌2.50%,並創下自2016年8月以來逾八年半的新低。若與2021年9月的歷史高位398.1點比較,樓價至今已累計下跌達28.61%。利嘉閣地產研究部主管陳海潮指出,市場缺乏利好消息,加上中美貿易關係不明朗,導致樓價持續受壓,預計第二季仍難以扭轉跌勢。

樓價下跌的原因

  • 缺乏利好消息:樓市的走勢往往受到市場情緒的影響。在缺乏重大政策利好或經濟增長刺激的情況下,買家入市意願降低,導致樓價難以回升。
  • 中美貿易關係:持續的中美貿易緊張局勢增加了經濟的不確定性,影響了投資者的信心。
  • 新盤低價策略:發展商為求加速銷售,持續以低於市場預期的價格推出新盤,對二手市場構成壓力,使二手業主難以提高叫價。
  • 高息環境:美國的加息步伐對香港的利率產生影響,增加供樓負擔,部分市民放緩入市步伐。
  • 供應過多:市場上存在大量未售出的新盤單位,發展商傾向於以較低的價格出售,以減少庫存壓力。
  • 經濟疲弱:整體經濟環境疲弱,影響了市民的購買力及投資意願。
  • 各類型單位樓價表現

    不同類型的單位在樓價下跌的趨勢中,表現各異。中小型單位(A、B及C類)的樓價指數按月下跌0.45%,大型單位(D及E類)的樓價指數則下跌0.76%。這顯示市場對不同類型單位的需求存在差異,大型單位的跌幅較大,可能與買家對經濟前景的擔憂有關。

    租金走勢與樓價背馳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樓價持續下跌,但香港的住宅租金卻呈現上升趨勢。2025年3月,私人住宅租金指數報193.3點,連升四個月,按月上升約0.1%,按年上升3.42%。今年首季累計上升0.42%。利嘉閣地產研究部主管陳海潮預期,租金走勢將繼續與樓價背馳,主要由於專才持續赴港,以及留學生對租盤的需求增加,預計第二季租金升勢將會擴大。

    專家分析與市場預測

  • 利嘉閣地產:陳海潮認為,由於市場缺乏利好消息,加上中美貿易關係持續,預計第二季樓價仍難以扭轉跌勢,但有望收窄跌幅。
  • 仲量聯行:曾煥平表示,儘管政府調整印花稅後,3月份樓市氣氛有所好轉,但樓市仍受高息、供應過多及經濟疲弱等負面因素影響,預計今年樓價將下跌5%。
  • 高力國際:侯志港指出,目前市場上的供應量相對充足,可能需要3至4年才能消化這些存量。在全球利率未見回落,加上不穩定的地緣政治局勢和經濟不明朗因素下,預計今年私人住宅價格將維持穩定或有5%的下調波幅。
  • 萊坊:王兆麒認為,港府下調印花稅有利低價樓,預計樓價可望在下半年反彈,全年最多上升5%。
  • 政府政策的影響

    政府一直密切關注樓市發展,並推出相應政策以穩定市場。例如,政府調整印花稅,降低首次置業者的負擔。然而,政策的效果需要時間才能顯現。此外,政府也積極推出人才計劃,吸引更多專業人士來港工作,從而增加對房屋的需求,對租賃市場有積極作用。

    未來市場展望

    綜合各方分析,香港私樓市場短期內仍面臨不少挑戰。樓價下跌的趨勢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但隨著經濟環境的改善和市場信心的恢復,樓市有望在下半年出現反彈。

  • 短期挑戰
  • * 全球經濟不確定性
    * 高利率環境
    * 供應過多的壓力

  • 長期機會
  • * 政府的人才引進政策
    *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 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機遇

    給買家、賣家及投資者的建議

  • 買家
  • * 保持審慎態度,不宜急於入市。
    * 密切關注市場動態,把握議價空間。
    * 考慮自身財務狀況,確保有足夠的還款能力。

  • 賣家
  • * 調整心態,接受現實。
    * 考慮提供更具吸引力的價格或優惠。
    * 尋求專業意見,制定合適的銷售策略。

  • 投資者
  • * 分散投資風險,不宜過度集中於樓市。
    * 關注租賃市場的機會,尋找穩定的租金回報。
    * 考慮長線投資,等待市場回暖。

    總結:審慎樂觀,靜待轉機

    香港私樓市場正經歷一段調整期,樓價下跌反映了市場的壓力和挑戰。然而,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具有獨特的優勢和發展潛力。在政府的積極引導和市場參與者的共同努力下,香港樓市有望在未來迎來新的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