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狂言:美艦應免費通行全球運河!

掀起國際水路的波瀾

前美國總統特朗普近期在其社交媒體平台上發文,拋出了一項引人注目的主張:美國的軍用及商用船隻應該被允許免費通過巴拿馬運河與蘇彝士運河。他強調,如果沒有美國的參與,這兩條極為重要的國際航運水道將不會存在,並已要求國務卿立即著手處理此事。此番言論不僅觸及敏感的國際協議與主權問題,更在全球航運、經濟及地緣政治板塊中投入一顆石子,激起了層層漣漪。

歷史的回聲與現實的張力

特朗普此一訴求,顯然與美國在兩條運河歷史上的角色息息相關。巴拿馬運河的建造始於20世紀初,由美國主導並完成,並長期控制直至1999年依條約將其控制權移交給巴拿馬。蘇彝士運河雖由法國公司興建,但在其發展及現代史中,國際勢力包括英國和法國曾扮演重要角色,美國作為全球主要的海洋強權,其船隻頻繁使用這條連接地中海與紅海的戰略要道。特朗普藉由「如果沒有美國,這些通道就不會存在」的論述,試圖為美國船隻取得特權辯護,然而,這種說法忽略了歷史的複雜性、主權的移交以及國際社會對這些全球公共財產的管理現狀。

運河管理的現實與收費機制

現實情況是,巴拿馬運河由巴拿馬運河管理局(ACP)這個自主機構負責管理及營運,所有船隻的通行費用皆由其規章決定,並無例外協議。巴拿馬總統穆利諾已明確表示,運河的通行及費用是按照管理局的規定執行。蘇彝士運河則由埃及的蘇彝士運河管理局控制,是埃及重要的國家收入來源。這兩條運河的收費機制是基於船舶類型、大小及貨物種類等因素而制定,對所有使用國一視同仁(部分條約可能有特定規定,但普遍原則是商業運營),這也符合國際航運的通行慣例。美國作為運河的主要使用國之一,尤其在巴拿馬運河方面,與中國同為最大用戶,支付相應費用是使用這些基礎設施的必然成本。

經濟與戰略的雙重考量

要求免費通行不僅在道義上缺乏依據,更會引發嚴重的經濟及戰略後果。對於巴拿馬和埃及而言,運河的通行費是其重要的財政收入來源,特別是蘇彝士運河,儘管近期受到紅海局勢影響導致收入銳減(埃及曾透露損失約70億美元),但其作為連接歐亞航線的關鍵節點,長遠來看依然具有巨大的經濟價值。要求免費通行無異於要求這兩個主權國家放棄巨額收益,這在國際關係中是極難被接受的。

從戰略角度看,運河對於美國軍事力量的全球部署至關重要,提供快捷的海上通道。然而,即使是軍艦,通過運河也通常需要支付一定費用,這被視為對維護運河運轉的貢獻。雖然曾有美國官員提出美軍艦優先且免費通行的設想,但遭到巴拿馬方面的否認,顯示主權國家的立場十分堅定。特朗普的言論也可能被視為試圖以美國的歷史貢獻為籌碼,謀取單邊優惠,這將損害美國與運河所在國之間的關係,並可能引發其他使用國的不滿。

地緣政治的複雜糾葛

特朗普的言論也夾雜著對地緣政治的擔憂,特別是關於中國在巴拿馬運河影響力擴大的指控。他曾聲稱中國正在控制運河,並批評巴拿馬方面收取「過高」費用。儘管巴拿馬政府否認中國控制運河,但運河兩端港口由香港註冊企業控制的現狀,確實引發了美國的警覺。特朗普「奪回運河」的說法甚至不排除使用軍事力量,顯示出其極端立場。這種將運河管理問題與大國競爭掛鉤的視角,使得單純要求免費通行的議題更加複雜化。

潛在的國際反應與談判前景

特朗普要求免費通過的訴求預計將遭到巴拿馬和埃及的堅決拒絕。這些國家視運河為國家主權和經濟命脈的重要體現,不可能輕易讓步。國際社會也普遍支持運河作為國際公共通道,應基於公平原則收費和管理。特朗普指派國務卿處理此事,如果真的付諸實踐,可能會演變成一場艱難的外交談判,但成功的可能性極低。更可能的是,這項要求將被視為一種政治姿態或談判策略,旨在表達對現有運河管理及收費的不滿,特別是針對被其視為過高的費用以及競爭對手的影響力。

結論:一場單邊主義的試探

總體而言,特朗普關於美國船隻應免費通過巴拿馬和蘇彝士運河的提議,是一項充滿單邊主義色彩的訴求。它基於對歷史角色的選擇性強調,無視當前國際運河管理的現實、主權國家的權利以及全球航運的通行準則。此舉不太可能在實質上達成目標,反而可能損害美國與運河所在國的關係,並在國際社會中引發爭議。這更像是一次藉由挑戰既有國際規則,來宣示「美國優先」原則並試探各方反應的地緣政治操作,而非一個具有可行性的政策主張。其真正的影響,恐怕更多體現在激化相關討論與潛在的外交摩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