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技術驅動法律服務變革:香港的創新與未來展望
人工智能(AI)技術的快速發展正深刻改變全球法律服務業態。2025年4月26日,香港理工大學舉辦「展望人工智能賦能法律服務的創新圖景」法律科技主題論壇,吸引了逾150位粵港澳大灣區律師行合夥人、企業家及學術代表參與,探討AI如何驅動法律服務變革。這場活動不僅展示了智能檢索、推理等前沿應用,更凸顯香港作為國際法律中心在數字法治領域的戰略定位。
AI技術在法律服務中的應用主要體現在智能檢索與推理領域。通過深度學習算法,系統可以快速分析海量判例文書,精準提取關鍵法條與裁判要旨,將傳統耗時數週的法律研究壓縮至分鐘級完成。理大現場發布的多項創新成果顯示,其研發的法律科技工具已實現「合規風險自動預警」功能,通過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實時掃描合同條款漏洞。這種技術融合不僅提升服務效率,更為跨境商事糾紛提供標準化解決路徑。例如,AI可以自動生成合同範本,減少人工錯誤,並通過模擬訴訟策略,幫助律師更好地準備案件。此外,AI還可以用於法律教育,提供互動式學習平台,讓學生更直觀地理解法律條文和判例。
作為連接內地與國際市場的樞紐,香港在推動大灣區法律科技標準互認方面具備獨特優勢。理大深圳研究院院長張成奇在同期活動中強調:「生成式AI雖存在『幻覺』缺陷,但在合同範本生成、訴訟策略模擬等低風險場景具有變革潛力。」這種務實態度反映業界對技術應用的理性認知——既要擁抱創新紅利也需建立防錯機制。值得關注的是,「PolyVentures」創業生態系統培育的多家法科初創企業已在跨境數據合規、知識產權區塊鏈存證等領域形成特色解決方案。例如,區塊鏈技術可以用於知識產權保護,確保數據的不可篡改性和透明性,提升知識產權的法律保護力度。此外,AI還可以用於智能合約的編寫和執行,自動化合同管理流程,減少人工干預,提高效率和準確性。
理大通過「1-10-100」分階段轉化模型打通創新鏈條:研究院專注實驗室階段的1到10突破(如算法優化),企業家則攜手科學家實現10到100的量產跨越。以大亞灣技術創新研究院為例,其人工智能研究中心聚焦智能終端與算力服務研發。本次論壇特別設置了「企業需求對接會」,推動科研團隊直接響應律所痛點需求。這種深度耦合模式有效縮短了從論文到產品的轉化周期。例如,AI技術可以用於法律文件的自動分類和檢索,幫助律師快速找到相關案例和法律條文,提高工作效率。此外,AI還可以用於法律風險評估,通過分析大量數據,預測潛在的法律風險,幫助企業提前做好防範措施。
當全球司法管轄區競逐數字治理話語權之際,「普通法+大陸法」雙重背景賦予香港獨特的制度試驗場價值。理大此次展示的路徑表明:未來法律科技的競爭將是生態體系的競爭——既需要算法工程師與律師的跨界協作更依賴政策創新的配套支持。隨著《粵港澳大灣區數據跨境流動管理辦法》等制度逐步落地,「香港方案」或將成為平衡效率與安全的新範式參考標杆。例如,香港可以通過建立完善的法律科技標準和規範,促進大灣區內的法律科技合作,推動數字法治的發展。此外,香港還可以通過舉辦更多的法律科技論壇和研討會,促進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提升香港在全球法律科技領域的影響力。
資料來源:
[2] www.wenweipo.com
[4] zijing.com.cn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