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在貿易戰中的定位
香港貿發局研究總監范婉兒在2025年的「機遇香港」活動中表示,香港市場對外開放且國際化,全球供應鏈會因戰爭、極端天氣和地緣政治等因素而變化,因此企業不應過度依賴單一國家或供應來源。
香港應對貿易戰的經驗
范婉兒指出,香港已有應對貿易戰的經驗,且對美國的依賴程度降低。數據顯示,2023年美國從香港進口的份額顯著減少,但香港2024年的總出口額與2017年相比增長了17%。她亦引述一項針對電子參展商及買家的調查,顯示超過九成預期銷售平穩或上升。
香港受貿易戰影響程度
范婉兒認為,目前中國內地和香港對美國的出口依賴度都較低,香港出口僅3%受影響。由於香港已採取分散採購策略,出口到美國的近五成產品來自多個國際市場,因此貿易戰對香港的影響是「有一點疼,但死不了」。
香港的科技與產業發展
范婉兒認為,發展科技是全球趨勢,中國在知識及技術產出方面位居全球第三,香港的市場成熟度則位居全球第二,兩者可優勢互補。
香港作為可持續融資樞紐
范婉兒指出,香港是可持續融資樞紐,資金先行是發展的關鍵。2024年亞洲是全球第二大可持續債券市場,僅次於歐洲,且亞洲的可持續債券發行在2020年至2024年間擴大了四倍。香港促成的可持續和綠色項目日益增多,2024年亞洲發行的國際綠色和可持續債券,有45%在香港安排。
香港的獨特角色
范婉兒總結,由於美國奉行「美國優先」政策,貿易加速轉向「美國之下」,中國內地企業需要積極開拓新市場。香港的「一國兩制」模式及其獨特的內聯外通角色,使其成為中國內地與國際貿易的最佳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