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彭博社的報導,日本不打算加入由特朗普政府發起的「圍堵中國貿易集團」。這項決定反映了日本在經濟上與中國的緊密聯繫,以及其不願在中美之間選邊站的立場。
日本的考量:經濟利益與戰略自主
- 中日貿易的重要性: 中國是日本最大的貿易夥伴,也是日本進口產品及原料的重要來源地。加入「圍堵中國貿易集團」可能會嚴重限制日本與中國的經貿互動,對日本經濟造成不利影響。
- 避免選邊站: 日本不希望被捲入美國加強對中國施加貿易壓力的任何計畫之內。日本政府官員表示,即使美國提出與中國有關的具體要求,日本也會優先考慮自身利益。
- 半導體出口管制: 日本已多次向中國表明,在晶片相關出口及半導體管制方面,日本不會與美國完全結盟。
- 恢復對華貿易: 日本不僅不想縮小美中貿易,還設法要讓中國大陸恢復進口日本海鮮與牛肉。日本多個代表團正在或計劃前往中國大陸訪問,以妥善管理日中關係。
日本的具體行動
- 與美國的貿易談判: 日本正與美國積極進行貿易談判,尋求永久免除關稅,並希望在6月七大工業國(G7)峰會前後敲定最終協議。
- 與中國的溝通: 日本已向中國保證,在晶片出口和半導體管制方面,不會與美國採取完全一致的立場。
對日本經濟的潛在影響
- 經濟重創: 如果華府要求日本降低與中國的經濟關係,可能會對日本經濟造成重大打擊。東京大學政治學教授內山裕表示,如果日本與美國及中國的貿易都下降,將對日本不利。
- 企業界的反對: 如果日本政府表示要放棄中國,企業界肯定會反對。
日本的平衡策略
- 經濟與安全: 日本在美中之間採取一種平衡策略,一方面在經濟上嚴重依賴中國,另一方面,美國是其唯一的正式安全盟友,美軍在海外最大的駐軍基地就設在日本。
- G7峰會: 日本希望在G7峰會前後與美國達成協議,以確保其經濟利益。
未來展望
日本的策略是避免在中美之間選邊站,並儘可能維護其經濟利益。在與美國進行貿易談判的同時,日本也努力維持與中國的良好關係。然而,隨著中美競爭的加劇,日本可能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需要在兩者之間做出更明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