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戰下,日長期國債成避風港:外資狂掃2.18萬億日圓」

全球經濟局勢動盪,地緣政治風險升高,使得投資者對避險資產的需求不斷攀升。在美中貿易摩擦持續延燒的背景下,美國國債的避風港地位受到挑戰,而日本長期國債則意外成為了全球資金的熱門選擇。近期數據顯示,海外投資者對日本長期國債的需求激增,上月更爆買高達2.18萬億日圓,顯示市場對日本債市的信心與日俱增。

美國與中國之間的關稅戰持續升溫,不僅對全球貿易造成衝擊,也引發了對美國債務風險的擔憂。美國總統川普頻頻祭出關稅措施,試圖改善美國的貿易逆差和龐大的債務問題。然而,這種做法也加劇了市場的不確定性,使得投資者開始重新評估美國國債的風險。根據《彭博》引述日本證券業協會的數據,今年四月全球基金對年期逾10年的日本國債,錄得2.18萬億日圓(約155億美元)的淨買入額,創下顯著增長。這波資金流入,反映了投資者對美國國債避險功能的質疑,轉而尋求更穩定的投資標的。

除了關稅戰的影響,美國國債市場本身也面臨一些挑戰。美國財政赤字持續擴大,聯邦政府的債務水平不斷攀升。今年美國國債到期量高達9.2兆美元,其中6月到期量更是高達6.5兆美元,這對美國財政構成了一定的壓力。此外,美國國債市場的流動性也受到關注。在市場波動加劇的情況下,美國國債的拋售壓力增加,導致其收益率上升,避險功能受到削弱。與此同時,市場上出現了所謂的「買方罷工」現象,即投資者對美國國債的興趣減退,導致新債發行反應不如預期。

與美國國債的避風港地位動搖不同,日本長期國債則憑藉其穩定的政治經濟環境和超低利率政策,吸引了大量海外資金。日本央行長期實施的負利率政策,使得日本國債的收益率長期處於低位,為投資者提供了較高的資本利得空間。此外,日本政府的債務管理也相對穩健,市場對日本國債的信用風險擔憂較小。在這種背景下,日本債市成為了全球資金的避風港,吸引了來自各國的投資者。不僅如此,金價也同步上漲,現貨金首次升穿每盎司3200美元關口,顯示市場對避險需求的強烈追求。瑞郎兌美元匯率也創下十年新高,進一步印證了資金流向安全資產的趨勢。儘管美國財政部連續兩日拍賣10年期與30年期新債反應良好,顯示國際需求仍然存在,但美債作為資產避風港的地位已然受到挑戰。

總而言之,美中關稅戰的持續、美國債務風險的上升以及美國國債市場本身的挑戰,共同促使投資者重新評估美國國債的避險功能。在此背景下,日本長期國債憑藉其穩定的優勢,成為了全球資金的熱門避風港,吸引了大量海外資金的流入。這也反映了全球投資者對地緣政治風險的日益關注,以及對安全資產的強烈需求。未來,隨著全球經濟局勢的進一步演變,日本債市有望繼續扮演重要的避風港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