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近期出現一波由貿易政策變動所引發的消費行為轉變,核心在於前總統特朗普宣布對全球多數國家徵收關稅,以及隨後暫緩部分關稅的舉動。此舉不僅引發市場波動,更直接促使美國居民出現了大規模的囤貨現象,對夏季的經濟活動產生了潛在的負面影響。
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最初針對全球180多個國家,徵收10%至50%不等的進口關稅,台灣更是被課以高達32%的稅率。這項政策的公布,迅速在美國國內引發了對物價上漲的擔憂,許多民眾擔心關稅最終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為了避免未來支付更高的價格,美國民眾開始搶購各類商品,出現了“清空購物車”的現象,甚至有華裔居民一口氣購買20瓶醬油、10瓶蠔油的案例。這種恐慌性囤貨潮,反映了消費者對未來物價走勢的預期,以及對經濟前景的不安。
芝加哥儲備銀行的分析指出,這波囤貨行為可能對夏季的經濟活動造成影響。由於民眾提前購買了大量商品,一旦囤貨需求暫停,下個月的經濟活動可能顯著低於正常水平,甚至可能延續至整個夏季。這種情況的出現,將對零售業、製造業等相關產業產生直接的衝擊。此外,特朗普在90天後如何決定關稅,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這也增加了經濟前景的複雜性。高盛等金融機構也密切關注關稅政策的變化,並根據最新情況調整對美國經濟衰退概率的預測,最初預估衰退概率為50%,但在特朗普暫緩部分關稅後,已將概率下調至45%。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囤貨潮不僅僅是消費者對價格上漲的擔憂,更反映了消費行為的轉變。消費者開始更加關注價格因素,並傾向於提前購買,以對抗潛在的通膨壓力。這種消費行為的轉變,也可能對剛性需求產業產生影響。例如,食品、日用品等必需品的需求可能在短期內增加,而對非必需品的消費則可能受到抑制。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指出,隨著關稅政策的實施,消費者將更加謹慎地規劃消費支出,並更加注重商品的性價比。
總而言之,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引發了美國居民的囤貨潮,這不僅反映了消費者對物價上漲的擔憂,也暴露了美國經濟對外部貿易政策的敏感性。雖然特朗普暫緩了部分關稅,但關稅政策的未來走向仍然充滿不確定性,這將持續影響美國的經濟活動和消費行為。未來,美國政府需要謹慎權衡貿易政策的利弊,並採取有效的措施,以穩定市場預期,避免對經濟造成更大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