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詐騙分子假冒官方發短訊,市民切勿上當

近期,香港出現一波以偽冒警方反詐騙協調中心及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名義發送短訊的詐騙案件,引起社會高度關注。警方與金管局已聯合發出警示,呼籲市民提高警覺,切勿輕信不明來源的訊息,以免遭受不必要的財物損失。

詐騙手法日益精巧,不法分子利用市民對詐騙的恐懼心理,假冒官方機構以協助追回被騙款項為餌,誘騙受害者提供個人資訊或轉帳。根據香港01及singtao.ca的報導,這些詐騙短訊通常聲稱能夠協助市民取回被凍結的資產或被騙取的款項,並要求受害者聯絡偽冒的律師事務所或提供銀行帳戶資料。這種詐騙手法不僅針對一般市民,也可能針對特定群體,例如在港的尼泊爾人,詐騙分子甚至會冒充印度警察進行詐騙,可見其欺騙手段之廣泛。

值得注意的是,詐騙集團的作案手法不斷演變。除了偽冒官方機構外,他們還會利用其他管道進行詐騙,例如冒用順豐速運的名義發送虛假短訊,誘騙市民點擊連結並輸入信用卡資料(順豐香港聯手警方反詐騙協調中心)。此外,警方也指出,部分騙徒會以演唱會門票為餌,以不同藉口拖延交票,最終使受害者發現門票是假的,造成損失(香港01)。去年網購騙案中,涉及演唱會失票的金額已高達1800萬港元,顯示出此類詐騙案件的嚴重性。反詐騙協調中心(ADCC)也持續發布最新的騙案警示,提醒市民提防各種詐騙手法,例如偽冒運輸署「易通行」的釣魚式欺詐短訊,以及假冒AI投資App的騙局。

為有效應對日益嚴峻的詐騙形勢,警方與金管局已就事件報案,並加強了對詐騙案件的打擊力度。香港金融管理局呼籲市民如懷疑收到偽冒訊息或文件,應立即致電香港警務處商業及電腦罪案熱線(電話號碼:2860 5012)進行舉報,以便警方跟進和調查。同時,市民應提高自我保護意識,不輕易相信陌生來電或短訊,不隨意提供個人資訊,並謹慎處理網上交易,以避免成為詐騙的受害者。此外,下載官方應用程式,例如順豐速運的官方APP,也能有效避免點擊虛假連結,降低受騙風險。

總而言之,詐騙集團的詐騙手法層出不窮,市民務必保持高度警惕,切勿輕信任何以協助追回損失為名的訊息。警方與金管局將持續合作,加強打擊詐騙犯罪,並呼籲市民積極參與反詐騙行動,共同維護社會治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