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稅戰的持續升溫,正對全球經濟產生深遠影響,亞洲地區尤其面臨顯著的下行風險。近期,摩根士丹利(大摩)對亞洲經濟前景發出警訊,預計今季亞洲經濟將大幅下滑,並下調了對中國經濟增長預測。同時,香港經濟也受到波及,全年增長預測被多家機構下調。本文將深入探討關稅戰對亞洲經濟的影響,以及香港經濟所面臨的挑戰,並分析大摩提出的應對策略。
關稅戰的影響已不僅僅局限於中美兩國,而是蔓延至全球貿易體系。美國新一輪關稅措施,將中國內地和香港列為首要打擊對象,這直接衝擊了亞洲地區的出口貿易。根據香港經濟日報的報導,華僑銀行和上海商業銀行已紛紛下調對香港今年經濟增長預測,分別下調0.3和0.5個百分點。出口量持續縮減是主要原因之一,顯示關稅壁壘對香港貿易活動的負面影響日益顯著。
摩根士丹利認為,本次貿易戰2.0對中國經濟的衝擊遠超2018至2019年,今年經濟增長面臨實質性下行風險。為應對這一挑戰,大摩建議中國實施「兩個30戰略」,即30%的財政刺激和30%的降息。此策略旨在通過擴大財政支出和降低融資成本,刺激國內需求,抵消關稅帶來的負面影響。然而,這種策略的有效性仍有待觀察,因為全球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因素依然存在。此外,大摩首席亞洲經濟師Chetan Ahya也表示,過去一周是其金融服務行業生涯中壓力最大的一周,足見此次關稅戰對市場的震盪程度。
除了對經濟增長的直接影響,關稅戰也對金融市場產生了波動。全球關稅戰的擔憂導致投資者避險情緒升溫,資金流向黃金等避險資產,推高了金價。星展集團指出,關稅擔憂導致紐約商品交易所(COMEX)的黃金庫存量增加,並帶動金價走勢。同時,人民幣匯率也面臨貶值壓力。大摩預期人民幣今季將提前貶值,但不會大幅貶值。這種預測反映了市場對中國經濟前景的擔憂,以及對人民幣匯率穩定性的關注。台灣的經濟也受到波及,工商時報報導,大摩將2025年台灣GDP成長率下修至2.2%,2026年更下修至1.9%,主要考量台灣對貿易的高度依賴,使其經濟對關稅和全球貿易放緩的次級效應特別脆弱。
面對複雜的經濟形勢,香港需要積極應對挑戰,尋求新的增長點。除了加強與內地的經濟合作,香港還應積極拓展多元化的貿易夥伴,降低對單一市場的依賴。同時,政府應加大對創新科技產業的投入,培育新的經濟增長動力。此外,維持金融穩定,確保匯率穩定,也是香港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儘管多家機構下調了對香港經濟增長預測,但仍普遍認為香港經濟具有韌性,能夠克服困難,實現可持續發展。
綜上所述,中美關稅戰對亞洲經濟,尤其是香港經濟,帶來了嚴峻的挑戰。摩根士丹利對亞洲經濟前景的警示,以及對中國經濟增長預測的下調,都表明了關稅戰的影響不容忽視。面對這一複雜的經濟形勢,各國政府和企業需要積極應對,採取有效的措施,降低風險,尋求新的增長機會。香港應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加強與內地的合作,拓展多元化的貿易夥伴,培育新的經濟增長動力,以實現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