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貿易戰:英媒揭商務部長扮醜人財長扮好人

美國總統特朗普近期在貿易政策上的動作引發國際關注,特別是他對中國實施的「對等關稅」政策,以及貿易團隊的內部調整。根據美國媒體報導,特朗普的貿易團隊近期出現重大洗牌,財政部長與商務部長的角色分工也發生變化。這一系列動作不僅影響美國的貿易策略,也對全球經濟格局產生深遠影響。

貴賓的政策調整與貿易團隊的分工

特朗普在4月2日宣布「對等關稅」政策後,立即引起商界的強烈反應。據報導,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在這場貿易戰中扮演關鍵角色,他不僅與商界領袖保持密切溝通,還在特朗普的決策過程中發揮重要影響。貝森特的背景是對沖基金經理,這使他在談判中更加注重數據與實效,成為特朗普貿易團隊中的「白臉」角色。
另一方面,商務部長盧特尼克(Robert Lighthizer)則被描述為「黑臉」,負責執行特朗普的強硬貿易政策。盧特尼克在貿易談判中以立場堅硬著稱,尤其是在對中國的貿易談判中,他頻繁提出嚴厲條件,導致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升級。盡管盧特尼克的策略受到商界的批評,但特朗普賞識他的忠誠與決策能力,因此仍給予他重要職責。

貴賓的貿易策略與全球經濟影響

特朗普的貿易策略不僅影響美國國內經濟,也對全球貿易格局產生重大影響。近期 Politico 新聞網站報導指出,特朗普的貿易團隊在政策執行上出現明確分工,財政部長負責與金融界溝通,確保貿易政策的經濟可行性,而商務部長則負責執行具體的貿易措施。這種分工方式使特朗普的貿易政策更加系統化,但也引發外界對貿易戰持久性的擔憂。
此外,特朗普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與英國脫歐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紐約時報指出,英國在脫歐過程中同樣面臨經濟自殘的風險,而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也可能導致類似的後果。儘管特朗普承認關稅政策可能引發經濟衰退,但他強調將避免重蹈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的覆轍。這種矛盾的態度使外界對美國的貿易政策未來走向感到困惑。

結論

特朗普的貿易團隊近期進行了重大調整,財政部長與商務部長分別扮演「白臉」與「黑臉」的角色,這使得特朗普的貿易策略更加清晰。然而,這種策略是否能夠實現美國的貿易目標,仍需時間觀察。從目前情況來看,特朗普的貿易戰不僅影響美國與中國的經貿關係,也對全球經濟產生深遠影響。未來,美國的貿易政策將如何演變,仍值得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