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經濟日報近期發文,強調要增強消費者「敢消費、願消費」的底氣,這一舉動正值全球經濟形勢複雜多變之際,尤其是在中美貿易摩擦持續,以及全球經濟衰退風險隱現的背景下,更顯得意義重大。此舉不僅反映了中國政府對當前經濟狀況的關注,也體現了其積極應對挑戰、穩定經濟增長的決心。
中國經濟長期以來依賴投資和出口拉動,但隨著全球經濟環境的變化,以及國內經濟結構轉型的需要,消費已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然而,受到多重因素影響,包括疫情的衝擊、居民收入預期不明朗、以及對未來經濟形勢的擔憂等,消費意願受到抑制。因此,如何提振消費信心,釋放消費潛力,成為了當前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重要課題。《經濟日報》的發文,正是針對這一問題提出的解決方案,旨在通過多種手段,增強消費者信心,激發消費活力。
文章指出,收入是居民消費之錨,強調了提高居民收入的重要性。正如「量入為出」「有錢才能花錢」這句樸素的道理所揭示的,消費能力是消費意願的基礎。因此,促進工資性收入合理增長,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提振消費的關鍵一步。除了提高收入水平,還需要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加強對弱勢群體的保障,讓更多的人能夠分享經濟發展的成果,從而提升整體消費能力。同時,發改委也提出要穩股市、穩樓市,努力讓老百姓的消費底氣更足,預期更穩,信心更強。這表明政府正在採取綜合性的措施,從多個方面入手,營造良好的消費環境。
除了收入因素,消費環境的優化也至關重要。國家發改委強調要破除流通領域的堵點,打造全域消費生態,解決市場分割、監管不完善、維權成本高等問題。這意味著政府將加強市場監管,保護消費者權益,營造公平、透明、安全的消費環境。此外,擴大服務消費,發展首發經濟、健康經濟、冰雪經濟、銀髮經濟等新興消費領域,也是提振消費的重要途徑。這些新興消費領域不僅能夠滿足人們日益多元化的消費需求,還能夠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進一步促進經濟增長。韓文秀也提到,大陸將加快形成消費驅動的經濟增長模式,並擴大服務消費,將文化旅遊業發展成為重點領域。
在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消費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到《經濟日報》發文強調增強「敢消費、願消費」的底氣,都體現了政府對消費的重視。可以預見,未來中國政府將繼續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進一步優化消費環境,提振消費信心,釋放消費潛力,為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的支撐。大力提振消費,不僅是應對外部挑戰的有效手段,也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