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前總統特朗普近期證實將就半導體展開關稅調查,其影響範圍涵蓋整個電子產品供應鏈。此舉不僅引發全球關注,也讓各國企業重新審視其供應鏈策略。特朗普的關稅政策,過去已對全球貿易格局產生深遠影響,如今再次提出加徵關稅的可能性,無疑為全球經濟增添了新的不確定性。此次調查的重點在於評估中國在半導體領域的競爭力,以及對美國國家安全造成的潛在風險。
特朗普政府過去的關稅政策,主要針對中國進口的商品,旨在縮小貿易逆差,並迫使中國改變其貿易慣例。然而,這些政策也對全球供應鏈造成了擾亂,導致物價上漲和企業利潤下降。此次針對半導體展開的關稅調查,更可能對全球科技產業產生重大影響。半導體是現代電子產品的核心組件,廣泛應用於智能手機、電腦、汽車等領域。如果美國對中國進口的半導體加徵關稅,將直接提高電子產品的生產成本,並可能導致供應鏈的中斷。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在宣布展開調查的同時,也澄清了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衛局此前公布的電子產品指引,僅豁免「對等關稅」,自中國進口的電子產品仍需支付3月開始生效的20%「芬太尼關稅」。這顯示特朗普政府在關稅政策上仍保持一定的靈活性,但也表明其對中國的貿易態度依然強硬。
此次關稅調查的範圍廣泛,不僅涵蓋半導體,還包括整個電子產品供應鏈。這意味著,即使美國不直接對中國進口的電子產品加徵關稅,也可以通過對半導體等關鍵組件徵收關稅,來間接影響中國的電子產品出口。此外,特朗普政府還將智能手機、電腦等部分電子設備從「對等」關稅中豁免,這被視為一種策略性調整,旨在降低對美國消費者的影響,並為蘋果等依賴中國供應鏈的科技巨頭提供一定的緩衝。然而,這種豁免並不能完全消除關稅帶來的負面影響,因為電子產品的生產成本仍然會受到半導體等關鍵組件價格上漲的影響。路透社的報導指出,特朗普已強調美國不能依賴中國製造關鍵科技產品,包括半導體、晶片、智能手機和筆記型電腦等產品,這也反映了他希望將半導體供應鏈遷回美國的意圖。
面對美國新關稅政策的挑戰,台灣企業也需要積極應對。元樟生技等台灣企業已啟動全方位國際佈局策略,以降低關稅帶來的風險。此外,台灣也需要調整半導體供應鏈,減少對單一市場的依賴,並加強與其他國家的合作。特朗普曾多次聲稱台灣“偷走”了美國的半導體生意,並批評拜登政府推動的美國芯片法案補貼,強調只要把關稅提升至一定水平,芯片製造商就會自動到美國設廠。這也提醒台灣,必須保持警惕,並做好應對各種可能性的準備。總體而言,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對全球經濟和科技產業都將產生重大影響。台灣企業需要密切關注局勢發展,並採取積極的應對措施,以確保自身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