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伊首輪談判在阿曼首都馬斯喀特結束,伊朗外長阿拉格奇(Abbas Araqchi)表示,雙方同意繼續舉行會談,並可能於4月19日在阿曼舉行下輪談判。此次談判是美國總統拜登上任後,美伊之間就伊朗核問題展開的首次直接接觸,被視為緩和緊張局勢、重啟外交對話的重要一步。然而,雙方在多個關鍵問題上仍存在分歧,未來談判之路充滿挑戰。
伊朗核問題的根源可追溯至2015年達成的《聯合全面行動計畫》(JCPOA),又稱伊朗核協議。該協議旨在限制伊朗的核子計畫,以換取國際社會解除對伊朗的經濟制裁。然而,2018年美國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單方面退出協議,並恢復對伊朗的制裁,導致伊朗逐步放棄對協議的遵守,核計畫進一步推進。此舉不僅加劇了中東地區的緊張局勢,也使得國際社會對伊朗核武器的擔憂日益增加。拜登上任後,曾多次表示願意重返伊朗核協議,但前提是伊朗必須重回協議框架。
此次美伊首輪談判由伊朗外長阿拉格齊率領的代表團與美國總統中東特使威特科夫(Steve Witkoff)率領的團隊進行。儘管談判形式為間接接觸,但雙方就一些原則性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伊朗方面強調,美國應首先解除所有制裁,並提供可信的保證,確保未來不會再次退出協議。同時,伊朗還要求美國對其在地區事務中的政策進行調整,停止對伊朗的干涉。美國方面則堅持,伊朗必須首先重回協議框架,限制其核子計畫,並接受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的嚴格監督。此外,美國還要求伊朗在地區事務中採取更為建設性的態度,停止支持地區代理人。
除了核協議本身,談判的另一個重要議題是伊朗的導彈計畫。美國一直對伊朗的導彈計畫表示擔憂,認為其對地區安全構成威脅。美國希望在與伊朗達成協議的同時,將伊朗的導彈計畫納入協議範圍,對其進行限制。然而,伊朗方面堅決反對,認為導彈計畫是其國家安全的重要支柱,不會在談判中做出任何妥協。伊朗總統佩澤希齊揚(Ebrahim Raisi)更表示,伊朗願意提供任何必要保證,確保伊朗不會尋求核武器,但不會放棄其導彈計畫。
儘管美伊雙方在多個問題上存在分歧,但此次談判的舉行本身就具有重要的意義。它表明,美伊雙方都願意通過外交手段解決問題,避免衝突升級。下輪談判預計於4月19日在阿曼舉行,雙方將繼續就核協議的具體細節進行磋商。然而,要達成最終協議,仍需要克服重重困難。美國國內對伊朗的強硬派勢力仍然存在,他們可能會阻撓協議的達成。同時,伊朗國內也存在對美國的不信任感,這可能會影響伊朗在談判中的立場。此外,地區其他國家,如沙烏地阿拉伯和以色列,也對伊朗核協議的結果表示關注,他們可能會對談判的進程施加影響。
總而言之,美伊首輪談判的結束,為未來談判奠定了基礎,但並未帶來突破性進展。雙方在核協議、制裁解除、導彈計畫等問題上仍存在明顯分歧。能否在4月19日的下輪談判中取得進展,將取決於美伊雙方能否展現出足夠的靈活性和誠意,以及能否克服來自國內和國際的阻力。伊朗與美國的核談判,不僅關係到兩國的未來,也關係到中東地區乃至全球的和平與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