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關稅或使美汽車製造商成本增1080億美元

美國總統特朗普近期宣布對進口汽車徵收25%關稅,此舉在全球貿易領域掀起波瀾。然而,這項政策的影響遠不止於貿易層面,更可能對美國汽車產業本身造成巨大的成本衝擊。根據美國汽車研究中心(American Automotive Policy Council)的最新分析報告顯示,這項關稅措施預計將使美國汽車製造商在2025年的總成本增加約1080億美元,相當於約新台幣3.5兆元。這一數字不僅令人咋舌,更引發了業界對於美國汽車產業未來發展的擔憂。

美國汽車產業的複雜性不容小覷,它不僅涉及底特律三大汽車製造商——福特、通用汽車和 Stellantis(克萊斯勒母公司),還包括眾多零部件供應商和相關產業。特朗普政府希望透過關稅保護美國本土汽車產業,但實際上,這項政策可能適得其反,讓美國汽車製造商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下降。摩根大通的最新研究報告指出,僅通用汽車和福特兩家車廠因關稅導致的製造成本就可能增加820億美元,相當於每輛新車的成本上漲約5000美元。這將直接轉嫁給消費者,降低美國汽車的市場吸引力,並可能導致銷量下滑。

更令人關注的是,這項關稅政策對美國本土汽車製造商的影響可能比對外國汽車製造商更大。儘管關稅旨在保護美國汽車產業,但美國汽車製造商在全球供應鏈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們依賴於來自世界各地的零部件和原材料。關稅的提高將增加這些零部件和原材料的成本,進而推高美國汽車的整體生產成本。美國汽車政策委員會主席布朗特(Matt Blunt)在一份聲明中強調,25%的關稅將給汽車行業帶來巨大的成本壓力。此外,這項關稅政策也可能引發其他國家採取報復性措施,進一步加劇全球貿易緊張局勢,對美國汽車產業造成更深遠的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國內對於加征關稅的態度並非完全支持。路透社與益普索集團進行的一項民調顯示,超過七成受訪者認為未來半年美國國內日用消費品、汽車、手機等商品會因特朗普日前宣布的關稅措施而漲價。這表明美國民眾普遍對關稅政策持謹慎態度,擔心其對生活成本的影響。此外,也有分析指出,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實際上是一種「劫貧濟富」的行為,它可能會讓少數受益者(例如國內鋼鐵生產商)獲利,但大多數消費者和汽車製造商將承擔更高的成本。

總而言之,特朗普政府的汽車關稅政策是一把雙刃劍。雖然其目標是保護美國汽車產業,但實際上卻可能適得其反,導致美國汽車製造商成本大幅增加,競爭力下降,並引發全球貿易緊張局勢。這項政策不僅對美國汽車產業的未來發展構成威脅,也可能對美國經濟和全球貿易格局產生深遠的影響。在制定貿易政策時,政府應謹慎權衡各方利益,避免採取短視行為,以確保經濟的長期穩定和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