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廈重建補價分拆,現代工業降價近三成」

香港政府近期宣布更新工廈重建的標準金額補地價格,並引入一項重大變革:將「商業」及「現代工業」用途分拆計算。此舉變相導致現代工業用途的補地價最高降幅近三成,為工廈重建市場帶來顯著影響。此政策調整旨在更精準地反映不同用途的土地價值,並鼓勵更多工廈業主參與重建,促進城市更新。

自2021年政府推出工廈重建「標準金額」補地價先導計劃以來,為傳統評估補地價機制提供了另一選項,並鼓勵了更多工廈重建申請。然而,早期的標準補地價計算方式並未區分不同用途,導致部分業主認為補地價過高,影響了重建意願。此次調整正是為了回應市場訴求,提升政策的靈活性和吸引力。地政總署表示,新措施的生效日期追溯至今年四月一日,意味著近期提交的重建申請將適用新的補地價計算方式。

此次分拆計算的關鍵在於,現代工業用途的補地價相較於商業用途,通常較低。這是因為現代工業的土地價值相對較低,而商業用途則具有更高的盈利潛力。透過分拆計算,政府能夠更準確地評估不同用途的土地價值,從而降低現代工業用途的重建成本。根據香港01及明報財經網的報導,此舉可使現代工業用途的補地價最高降低近三成,對有意將舊式工廈改建為現代化工業設施的業主而言,無疑是一大利好消息。仲量聯行早於2021年已指出,政府推出標準補價計劃,定必重燃投資者對投資工廈的興趣,而此次調整更進一步強化了這一趨勢。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政策調整並非簡單的降價,而是更注重精準化和差異化。政府希望透過此舉,鼓勵業主將舊式工廈改建為更具經濟效益和社會價值的現代工業設施,例如數據中心、物流中心、研發中心等。這些設施不僅能夠提升香港的產業競爭力,還能夠創造更多就業機會。此外,政府也鼓勵將工廈改建為其他用途,例如住宅或商業用途,但這些用途的補地價則相對較高。因此,業主在重建時需要綜合考慮不同用途的補地價、發展潛力以及市場需求,做出最有利的選擇。

總而言之,香港政府此次更新工廈重建標準金額補地價格,並引入「商業」及「現代工業」用途分拆計算,是一項重要的政策調整。此舉不僅降低了現代工業用途的重建成本,還鼓勵了更多工廈業主參與重建,促進了城市更新。透過更精準的土地價值評估和更靈活的政策安排,香港有望在工廈重建方面取得更大的進展,為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