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近期在關稅政策上的一系列動作,在全球貿易領域掀起波瀾。他先是宣布暫緩對中國以外國家徵收的「對等關稅」,隨後又宣布將繼續提高對華關稅至125%,並同時加徵對來自中國內地和香港的小額包裹關稅。這些政策的快速變化,不僅讓市場感到震驚,也引發了對全球貿易格局的深入思考。本文將深入探討特朗普關稅政策的最新動態、其背後的考量,以及對香港乃至全球貿易的影響。
特朗普此次宣布暫緩「對等關稅」計畫90天,似乎是給予其他國家一個重新談判的機會。此前,他威脅要對包括歐盟、加拿大等在內的多個國家徵收「對等關稅」,理由是這些國家對美國的進口產品徵收關稅,而美國並未獲得同等待遇。然而,在中國宣布對美國商品採取報復性關稅後,特朗普的策略發生了轉變。他一方面暫緩了對其他國家的關稅措施,另一方面卻大幅提高了對華關稅,顯示出其在貿易談判中的強硬姿態。美國財長表示,此舉並非報復,而是期待獲得回報,暗示美國希望通過關稅手段迫使其他國家在貿易談判中做出讓步。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不僅提高了對華關稅,還加徵了對來自中國內地和香港的小額包裹關稅,從原來的30%提高到90%。這項措施旨在打擊通過郵寄方式規避關稅的行為,同時也對跨境電商產生了重大影響。香港廠商會會長盧金榮指出,由於香港的貿易額近期主要來自東盟地區,因此美國關稅對香港的影響相對不大。然而,他也強調,美國關稅政策變動頻繁,港商需要保持警惕,並做好應對準備。事實上,香港企業早已開始調整出口策略,積極開拓東盟、中東等新市場,以降低對美國市場的依賴。
中國方面對美國的關稅措施也做出了強硬的回應。內媒批評美國關稅讓全球憤怒,並表示中國將採取合情合法的反制措施。雖然中方敦促美方立即糾正錯誤做法,但同時也保留了與美國談判的空間。外交部長林佳龍證實,台灣也在美國暫緩徵收關稅的75國名單之中,並表示將與美方進行詳細討論。這顯示出各國都在密切關注美國的關稅政策,並積極尋求解決方案。
面對美國關稅政策的變化,香港貿發局呼籲業界應注重升級轉型,利用平台開拓新市場。貿發局研究總監范婉兒指出,香港企業早已準備應對美國關稅措施,並在過去幾年成功地將出口目的地多元化,向東盟及中東等地區增加了出口。這表明香港企業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和靈活性,能夠在複雜的國際貿易環境中尋求發展機會。
總而言之,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是一把雙刃劍,既可能對美國自身造成損害,也可能引發全球貿易戰。暫緩對部分國家徵收關稅,或許是為了爭取談判籌碼,但提高對華關稅和加徵小額包裹關稅,則顯示出其強硬的貿易保護主義立場。對於香港而言,美國關稅政策的影響相對有限,但仍需密切關注局勢發展,並積極調整出口策略,開拓新市場。在全球貿易格局日益複雜的背景下,企業需要具備更強的風險意識和應變能力,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未來,全球貿易的走向將取決於各國之間的談判和合作,以及對貿易保護主義的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