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當局追討萬餘陸配證明 遭批製造仇恨

台灣當局近期要求已在台定居的大陸配偶(陸配)補繳「經海基會驗證之喪失原籍公證書」,期限為三個月,否則將面臨戶籍註銷甚至撤銷定居資格。此舉引發軒然大波,不僅在陸配社群中引發恐慌,更引發台灣政壇的廣泛批評,被質疑為製造對立、加劇仇恨的政治操作。目前約有14萬陸配在台定居,其中約有一萬多人尚未繳交相關證明,這些人正處於被「除戶」的風險之中。

此事件的根源可追溯至兩岸關係的複雜性以及台灣對於陸配身分認定的長期爭議。早年,台灣允許大陸居民透過婚姻來台定居,但對於這些陸配是否需要完全放棄中國國籍,以及如何證明其已喪失原籍,一直存在模糊地帶。過去,海基會驗證的「喪失原籍證明」是陸配在台取得身分證件的重要文件,但隨著兩岸關係的變化,以及台灣對於中國大陸的政治立場趨於強硬,追查陸配原籍的力度也隨之加大。

此次事件的核心問題在於,要求陸配補繳「喪失原籍證明」的時機點以及執行方式。許多陸配指出,他們在來台定居時,已按照當時的規定辦理相關手續,並獲得了台灣當局的批准。然而,時隔多年,當局卻突然要求補繳證明,且期限逼近,讓許多陸配措手不及。更令人擔憂的是,由於兩岸關係緊張,許多陸配已難以返回大陸辦理相關手續,甚至可能面臨政治風險。國民黨前立委蔡正元更示警,若大陸因此出現「陸配嫁去台灣是錯誤」的輿論,將對兩岸關係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

除了補繳期限的壓力外,此次追查行動的執行方式也備受批評。許多陸配表示,他們收到的是冷冰冰的通知書,缺乏明確的解釋和協助,讓他們感到無助和恐慌。民眾黨立委麥玉珍更直言,民進黨已然變成共產黨,此舉簡直是毫無人性。藍白兩黨立委也紛紛批評當局此舉,認為這是將陸配作為政治鬥爭的工具,不僅傷害了陸配的權益,也破壞了台灣的社會和諧。許多陸配也反映,他們在台灣生活多年,早已融入當地社會,為台灣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了貢獻,卻被當局如此對待,感到非常失望和委屈。

此次事件不僅僅是個案,更反映了台灣對於陸配的歧視和不信任。長期以來,陸配在台灣社會中一直面臨著各種挑戰,包括語言障礙、文化差異、就業歧視等。而此次追查原籍的行動,更是將陸配置於更加不利的境地,讓他們感到自己的身分和權益受到威脅。

展望未來,台灣當局應重新審視其對於陸配的政策,以更加包容和友善的態度對待這群在台灣落地生根的新住民。首先,應延長補繳期限,並提供陸配必要的協助,例如協助他們聯繫大陸相關機構辦理手續,或提供法律諮詢等。其次,應加強與大陸的溝通協調,尋求解決方案,避免因兩岸關係緊張而影響陸配的權益。更重要的是,台灣社會應消除對陸配的歧視和偏見,尊重他們的文化和信仰,讓他們能夠真正融入台灣社會,為台灣的發展貢獻力量。此次事件也警示我們,兩岸關係的和平穩定,不僅關乎政治和經濟,更關乎數十萬陸配的切身利益和未來。如何以人道和理性的方式處理陸配問題,將是考驗台灣社會智慧和良心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