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企應增風險意識守護國家核心利益
近年來,香港企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尤其是在中美博弈加劇的背景下,企業的國家責任日益受到重視。長和集團出售港口業務的事件,引發了關於企業國家責任的爭議,凸顯了企業在面對國家戰略底線時的風險意識和責任邊界的重要性。這一事件不僅反映了香港企業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挑戰,也提醒我們在新時代下,企業需要增強風險意識,守護國家核心利益。
企業國家責任的演變
在過去,香港企業主要依靠其作為「中間商」的角色,利用香港的特殊地位,接觸內地與外部資本,從中獲取利益。然而,隨著國際政治局勢的變化,尤其是中美博弈的加劇,企業的政治站隊和國家責任已成為不可避免的課題。2016年可以被視為一個分水嶺,當時韓國同意部署薩德導彈,中國迅速反制,樂天超市從中國市場退出,三星公司在華業務也受到重創。這些事件表明,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政治風險遠大於商業風險,企業需要明確自己的政治站隊和國家責任[1]。
長和集團事件的啟示
長和集團出售港口業務的事件,最初被視為李嘉誠的商業嗅覺「寶刀未老」,但隨後迅速升級為一場關於企業國家責任的爭議。這一事件凸顯了企業在面對國家戰略底線時的風險意識和責任邊界的重要性。從商業角度來看,長和的出售決策並非無理,因為港口業務的長期收益不確定性增加,地緣政治風險上升[1]。然而,在政治敏感度日益增高的環境下,這一決策引發了關於企業是否忽視國家核心利益的質疑。
風險為本的企業管理
在面對日益複雜的國際政治局勢時,企業需要採取風險為本的管理方法。這意味著企業不僅需要識別和評估其業務所面臨的風險,也需要採取與風險相稱的措施來管理和緩減這些風險。例如,在打擊洗錢和恐怖分子資金籌集方面,企業需要進行風險評估,考慮客戶風險、國家風險和產品服務風險等因素,以有效分配資源並採取針對性的防範措施[3]。
結論
總之,香港企業在新時代下需要增強風險意識,守護國家核心利益。這不僅涉及到企業自身的商業決策,也關乎到企業在政治和戰略層面的責任。通過長和集團事件的啟示,我們可以看到企業需要在商業利益與國家責任之間找到平衡,同時採取風險為本的管理方法,以應對日益複雜的國際政治局勢。未來,香港企業將面臨更多挑戰,但只要我們能夠增強風險意識,守護國家核心利益,我們就能在新時代中找到自己的立足點和發展機會。
資料來源:
[1] www.hk01.com
[2] www.hkexnews.hk
[3] www.cr.gov.hk
[4] p-articles.com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