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股崩跌中最抗跌的選擇 法人持續加碼

近期,全球股市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尤其是台股在美國對等關稅的影響下,出現了史詩級的崩盤。台股在短短一天內重挫2065.87點,跌幅達9.7%,創下歷史單日最大跌點及跌幅紀錄[1]。在這種情況下,金融股的表現尤其引人注目。雖然許多金融股也受到了波及,但仍有一些金融股表現相對抗跌,尤其是上海商銀。這篇文章將探討金融股在大盤崩跌中的角色,特別是上海商銀的表現,以及電信和食品股在此次股災中的抗跌能力。

金融股在大盤崩跌中的角色

在台股的大盤崩跌中,金融股的表現非常重要。許多高股息的金融股,如國泰金、富邦金和中信金,雖然也遭受了重大的跌幅,但仍有一些金融股表現相對穩健。上海商銀就是其中一例,它在第一天跌幅達10%,但在第三天迅速修復了缺口,展現出相當的抗跌能力[3][4]。

上海商銀的抗跌能力

上海商銀在大盤崩跌中展現出較強的抗跌能力,這與其穩健的經營策略和法人持續加碼有關。法人持續加碼上海商銀,表明市場對其未來發展前景的信心。這種信心不僅來自於上海商銀的財務表現,也來自於其在金融業中的穩健地位[3][4]。

電信和食品股的抗跌能力

除了金融股,電信和食品股在此次股災中也表現出相對抗跌的能力。電信三雄(中華電、遠傳、台灣大)在大盤崩跌中,股價跌幅相對較小,成為資金避風港[1][2]。食品股同樣如此,民生內需的食品股如味全、味王、大成等,跌幅約7%,相比其他類股來說較為穩健[1]。

電信和食品股的重要性

電信和食品股之所以能夠在大盤崩跌中相對抗跌,主要是因為其行業的特性。電信業是基本生活必需的服務,無論經濟狀況如何,對電信服務的需求始終存在。食品股同樣如此,作為民生必需品,其需求相對穩定,受到經濟波動的影響較小[1][2]。

電信股的穩定性

電信股在台股中一直扮演著資金避風港的角色。當大盤出現波動時,投資者往往會將資金轉移到電信股,以求穩定收益。電信三雄在此次股災中,股價跌幅收斂,表明其在投資者心目中的重要性[1][2]。

食品股的抗跌能力

食品股的抗跌能力來自於其行業的基本需求。無論經濟狀況如何,食品的需求始終存在。這使得食品股在大盤崩跌中相對穩健,成為投資者在風險投資時的重要選擇[1]。

公股銀行的角色

除了電信和食品股,公股銀行在此次股災中也展現出一定的抗跌能力。公股銀行如彰銀、兆豐金、合庫金和第一金,雖然也受到波及,但仍有低接買盤進場,為盤面上少數未跌停的零星個股[2]。

結論

總之,大盤崩跌中,金融股、電信股和食品股的抗跌能力對於投資者來說至關重要。上海商銀的穩健表現、電信三雄的資金避風港角色以及食品股的基本需求,都是投資者在風險投資時的重要考慮因素。這些股類在大盤波動中提供了相對穩定的收益,對於維持市場信心具有重要意義。未來,隨著全球經濟的變化,投資者需要更加關注這些抗跌股類,以應對市場的不確定性。

資料來源:

[1] www.businessweekly.com.tw

[2] money.udn.com

[3] today.line.me

[4] www.moneyweekly.com.tw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