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台灣人口老化,越來越多的長者面臨牙口問題,進而影響飲食品質與營養攝取。根據國健署的資料顯示,近七成的長者因為牙口問題而影響飲食,這不僅影響了長輩的生活品質,更可能導致營養不良,進而影響健康。為了改善這個問題,善用「質地調整」的技巧,讓長者能夠輕鬆進食,補充足夠的營養,變得至關重要。
牙口問題對長者飲食的影響及質地調整的重要性
牙口問題是長者常見的健康問題之一,隨著年齡增長,牙齒磨損、牙齦萎縮、甚至缺牙等情況都會影響咀嚼功能。國民健康署署長吳昭軍指出,影響長輩食量的主要原因與「缺牙、唾液量減少」有關。咀嚼功能退化會導致長者難以咀嚼堅硬或黏性的食物,進而減少食物種類,降低飲食的多樣性。長期下來,容易造成營養不均衡,甚至營養不良。質地調整飲食,就是針對長者的咀嚼能力,將食物調整成適合他們吞嚥和消化的狀態。透過改變食物的質地,例如將食物切碎、磨成泥狀、或增加燉煮時間,可以有效幫助長者補充到足夠的營養素,維持身體健康。
質地調整的具體方法與食譜設計
質地調整並非只是簡單地將食物切碎,而是需要根據長者的咀嚼能力和吞嚥能力,進行細緻的調整。常見的質地調整方法包括:
- 切碎: 將食物切成小塊,方便長者咀嚼。
- 磨泥: 將食物磨成泥狀,適合無法咀嚼的長者。
- 燉煮: 延長食物的燉煮時間,使其軟爛易消化。
- 絞碎: 使用食物調理機將食物絞碎,適合吞嚥困難的長者。
為了讓長者能夠享受美味又健康的餐點,國健署特別邀請主廚江進華、蔡志龍為長者設計方便咀嚼的餐點,這些餐點不僅適合外出旅遊食用,也方便在家烹調。例如,將雞肉燉煮至軟爛,再切成小塊,搭配軟爛的蔬菜泥,就能為長者提供豐富的蛋白質和維生素。此外,也可以將魚肉蒸熟後,去骨並絞碎,製成魚肉粥,方便長者食用。康健雜誌也提到,高齡者因牙口問題、咀嚼功能退化、飲食習慣和多重用藥等,造成飲食不均衡、營養攝取不足等現象,這不僅是「吃」的問題,嚴重者還可能影響健康。
質地調整飲食的實用撇步與未來展望
除了上述的具體方法外,還有一些實用的撇步可以幫助長者更好地進行質地調整飲食。例如,可以增加食物的含水量,使其更容易吞嚥;可以選擇質地較軟的食物,例如豆腐、蒸蛋、粥品等;可以避免食用過於堅硬、黏性或辛辣的食物。南投縣政府衛生局在Facebook上分享,增加燉煮時間可以拉長食物燉煮時間,可以使食物更軟爛,更容易消化。
隨著科技的發展,未來可以利用3D食物列印技術,為長者量身定制符合其咀嚼能力和營養需求的餐點。此外,也可以開發更多方便長者食用的即食食品,讓長者能夠輕鬆享受美味又健康的飲食。質地調整飲食不僅是改善長者飲食問題的有效方法,更是提升長者生活品質的重要途徑。透過持續的推廣和創新,相信未來能讓更多長者能夠吃得健康、吃得開心,享受幸福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