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門半新盤緹岸價崩!開放式大蝕讓,樓價4年跌剩一半!」

近年來,香港樓市經歷了多重挑戰,包括利率上升、經濟不明朗以及供應增加等因素,導致部分區域的樓價出現顯著調整。屯門區作為新界西部的熱門區域,其樓市表現也未能倖免。近期,屯門緹岸(原名恆大.珺瓏灣)接連錄得多宗開放式單位蝕讓成交,更出現樓價四年內跌剩一半的個案,引發市場廣泛關注。此現象不僅反映了該盤個別樓宇的價值變化,更折射出整體樓市的風險與挑戰。

緹岸的價崩現象,與整體半新盤市場的蝕讓潮息息相關。根據多個地產資訊平台顯示,近年來半新盤蝕讓個案頻繁出現,部分業主為了盡快套現,不得不以較低的價格出售物業。星島日報報導指出,緹岸近期錄得大額蝕讓個案,祥益地產高級分行經理龍超君表示,屋苑1期1座低層G室的成交,顯示出市場的壓力。香港01的報導也指出,緹岸連錄兩宗蝕讓成交,蝕幅高達一半,其中一伙開放式單位以208萬元沽出,呎價僅為9,123元。這種大幅度的價格下調,無疑對其他業主造成了心理壓力,也加劇了市場的觀望情緒。

除了緹岸之外,其他區域的半新盤也面臨著類似的困境。Yahoo財經報導提到,上水高爾夫.御苑的單位也出現了大幅蝕讓,原業主持有約7年,帳面虧損高達近40%。on.cc東網則報導,元朗瑧頤的一房單位在5年內蝕讓160萬元,貶值幅度高達30%。這些案例都表明,半新盤市場的風險正在上升,業主在出售物業時需要更加謹慎。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蝕讓個案的出現,並非孤立事件,而是受到多重因素共同影響的結果。首先,利率上升增加了業主的持有成本,迫使部分業主選擇出售物業。其次,經濟不明朗導致市場需求下降,進一步打壓了樓價。此外,新盤供應增加也加劇了市場競爭,使得半新盤面臨更大的價格壓力。

屯門緹岸的案例,更凸顯了納米戶型的風險。緹岸以開放式及一房單位為主,這些小戶型在過去曾受到投資者和首次置業者的青睞。然而,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這些小戶型的抗跌能力相對較弱。香港01的報導中,多次提及緹岸的開放式單位蝕讓情況,顯示出這種戶型在市場上的競爭力不足。此外,緹岸的地理位置也可能對其樓價產生影響。雖然緹岸位於屯門掃管笏,交通便利,周邊配套設施也相對完善,但該區域的發展潛力仍有待提升。與此同時,港珠澳大橋的開通,也對屯門的樓市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雖然大橋的建設促進了屯門的交通發展,但也加劇了該區域與其他地區的競爭。

總而言之,屯門緹岸價崩的現象,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它不僅反映了該盤個別樓宇的價值變化,更折射出整體樓市的風險與挑戰。在利率上升、經濟不明朗以及供應增加的背景下,半新盤市場面臨著更大的壓力。對於業主而言,在出售物業時需要更加謹慎,充分考慮市場風險。對於潛在買家而言,則需要仔細評估樓宇的價值,避免盲目入市。未來,香港樓市的走勢仍存在不確定性,市場參與者需要密切關注宏觀經濟形勢和政策變化,以便做出明智的投資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