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徵汽車關稅 南韓動用2萬億韓圜救市

美國加徵汽車關稅引發全球關注,特別是對於汽車出口大國南韓而言,無疑是一項重大挑戰。為應對這一不利局面,南韓政府迅速採取行動,宣布增撥2萬億韓圜(約120億港元)支援國內汽車產業,並推出一系列緊急支持措施。同時,國際社會也密切關注事態發展,歐盟委員會主席萊恩已與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通話,呼籲透過談判解決美國關稅問題。本文將深入探討美國加徵汽車關稅對南韓汽車產業的影響,以及南韓政府所採取的應對策略,並分析其對全球貿易格局的潛在影響。

美國總統特朗普政府近期宣布對進口汽車徵收高額關稅,此舉旨在保護美國本土汽車產業,並減少貿易逆差。然而,這一政策也引發了國際社會的強烈反彈,特別是對於高度依賴出口的國家,如南韓而言,影響尤為顯著。根據中央社的報道,南韓政府表示,汽車和汽車零件是南韓向美國出口最多的產品,25%的關稅將對南韓汽車產業造成重大打擊。面對這一挑戰,南韓政府不僅增撥預算支援產業,還計劃通過銀行設立規模高達50萬億韓圜的「高新戰略產業基金」,預計在未來五年內扶持汽車等出口產業,以應對關稅等不確定的出口風險。

南韓政府的緊急支持措施主要集中在降低汽車購置稅上。Yahoo財經指出,政府已將汽車購置稅由原來的5%下調至3.5%,直至今年6月,旨在刺激國內汽車消費,減輕出口受阻帶來的衝擊。此外,南韓政府還將積極尋求與美國進行談判,希望能夠達成協議,避免關稅對雙方貿易關係造成更大的損害。值得注意的是,南韓並非唯一受到美國關稅政策影響的國家。中國也已宣布對部分美國商品加徵關稅,並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訴,以維護自身權益。on.cc東網的報道顯示,中國對煤炭、液化天然氣加徵15%關稅,對原油、農業機械、大排量汽車、皮卡加徵10%關稅,顯示出中國對美國貿易保護主義的強烈反對。

除了南韓和中國,歐盟也對美國的關稅政策表示擔憂。歐盟委員會主席萊恩與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的通話,正體現了歐盟希望通過與中國合作,共同應對美國貿易保護主義的意願。萊恩辦公室的聲明強調,需要透過談判解決美國徵收大規模進口關稅所造成的問題。這一系列事件表明,美國的關稅政策不僅影響了個別國家,更對全球貿易格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美國對銅的關稅調查,更被視為阻礙中國發展勢力的舉措,顯示出美國貿易政策背後的政治考量。

總而言之,美國加徵汽車關稅對南韓汽車產業構成重大威脅,促使南韓政府迅速採取緊急支持措施,包括增撥預算、降低購置稅以及積極尋求與美國談判。同時,中國和歐盟也對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表示擔憂,並採取了相應的應對措施。這一事件凸顯了全球貿易的複雜性和相互依存性,也提醒各國需要加強合作,共同維護自由、公平的貿易體系。未來,全球貿易格局將面臨更多的不確定性,各國政府需要密切關注事態發展,並及時調整政策,以應對可能出現的風險和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