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修平、鍾雪瑩、吳祉昊分享聾人文化與電影創作

近期備受矚目的電影《看我今天怎麼說》不僅在影視圈引起廣泛討論,更重要的是,它成功地將聾人文化帶入大眾視野。導演黃修平、演員鍾雪瑩及吳祉昊近期多次參與映後分享會及訪談,深入探討這部電影的創作歷程與背後所蘊含的文化意義。透過他們的分享,觀眾得以更全面地了解聾人社群的生活方式、溝通模式以及他們在社會中所面臨的挑戰。

電影《看我今天怎麼說》的獨特之處在於,它並非單純地以「聾人」作為故事的背景,而是深入探討聾人世界的內在邏輯與文化價值。黃修平導演耗費五年時間,致力於建構一個真實且細膩的聾人世界。他強調,電影的目標並非向聽障人士「翻譯」聾人文化,而是讓聽人能夠真正「進入」這個世界,理解聾人社群的獨特視角。在The Culturist的專訪中,黃修平分享了電影中一個細節:鍾雪瑩飾演的素恩站在台上演講,一句無心之失的對白卻意外傷害到聾人,這反映了聽人世界對聾人文化的誤解與不敏感。這個情節的設計,正是為了引導觀眾反思自身的偏見,並學習尊重不同的文化。

鍾雪瑩在電影中的表現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為了更好地詮釋聾人角色,她積極學習手語,並透過觀察聾人社群的日常行為來揣摩角色的心理狀態。她坦言,在拍攝過程中,她不僅學會了手語,更重要的是,她學會了用不同的方式去感受世界。香港01的報導指出,鍾雪瑩在訪談中分享,她主要透過觀察口型來揣摩角色的情緒,這也讓她更加體會到聾人社群在溝通上面臨的挑戰。而首次參演電影的聾人演員吳祉昊,也分享了他在演藝之路上的經驗與體會,為電影增添了真實性和深度。CHAT六廠舉辦的「共融導賞團」活動,更邀請了黃修平、鍾雪瑩和吳祉昊親臨現場,與觀眾分享電影創作的幕後故事,並探討如何在電影創作中更好地呈現聾人文化。

除了電影本身的藝術價值,更重要的是,《看我今天怎麼說》所引發的社會討論。Vocus的一篇文章比較了《聽見兩個世界》與《看我今天怎麼說》,指出兩部電影在敘事方式和主題聚焦上有所不同。《聽見兩個世界》更著重於親情,而《看我今天怎麼說》則更側重於聾人社群的文化認同與社會融合。兩部電影都成功地提升了社會對聾人議題的關注,但《看我今天怎麼說》更進一步地挑戰了聽人世界的固有觀念,並呼籲社會各界尊重聾人文化的多樣性。Facebook上的相關討論也顯示,越來越多的觀眾開始關注聾人社群的需求,並思考如何建立一個更加包容和友善的社會。

總而言之,《看我今天怎麼說》不僅是一部優秀的電影作品,更是一部具有社會意義的文化事件。透過黃修平導演的細膩描繪、鍾雪瑩和吳祉昊的精彩演繹,以及一系列的映後分享會和訪談,這部電影成功地將聾人文化帶入大眾視野,並引發了廣泛的社會討論。它提醒我們,尊重不同的文化、理解不同的視角,是建立一個更加包容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石。這部電影的成功,也為未來更多以少數族群為題材的電影創作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