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貿發局揭示東盟中東出口降關稅影響

香港貿易發展局(貿發局)近期指出,儘管美國對華加徵關稅對香港的直接影響相對有限,但全球貿易格局的變化已促使香港企業積極調整策略,拓展東盟及中東市場,以降低對美國市場的依賴。這一趨勢不僅體現在出口數據上,更反映了香港經濟發展的韌性和適應能力。

自2019年起,美國對香港實施多項制裁措施,包括取消香港單獨關稅區地位,試圖將貿易作為政治工具。然而,香港憑藉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完善的金融體系以及與中國內地緊密的聯繫,成功地應對了這些挑戰。根據數據顯示,2017年至2023年,美國自香港與內地的進口分別減少了43%和15%。儘管2017年至2024年香港對美國出口也出現約9-10%的下跌,但同期香港整體出口卻增加了17%,這充分證明了香港企業在多元化市場方面的努力和成果。

拓展東盟及中東市場成為香港企業的重要策略。在中央的支持下,香港加入了“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並積極與更多國家和地區簽訂自由貿易和投資協定,特別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如中東和東南亞。透過這些貿易協定,香港企業得以享受更低的關稅和更便利的貿易條件,從而提升競爭力。貿發局研究總監范婉兒表示,香港企業早已準備應對美國關稅措施,並已成功將出口目的地分散至其他地區。她引述數據指出,香港對東盟及中東的出口增長顯著,成為抵消美國市場需求下降的重要力量。

此外,新的貿易走廊的建立也為降低關稅影響提供了新的途徑。這些貿易走廊旨在簡化貿易流程、降低貿易成本,並促進區域經濟合作。透過這些走廊,香港企業可以更有效地開拓新市場,並與其他國家和地區建立更緊密的貿易關係。儘管目前香港產品輸美貨值僅佔香港總出口約0.1%,佔整體貿易總值的0.07%,美國加征關稅對香港的實際影響有限,但香港仍需保持警惕,並持續加強與其他國家的貿易合作,以確保經濟的穩定發展。近期,部分企業反映美國進口商將關稅成本轉嫁給香港製造商和出口商,提出不合理的要求,例如落單後遲遲不肯付款,這對港商的資金周轉造成了壓力。

展望未來,香港貿易發展局將繼續協助香港企業拓展多元化市場,特別是東盟和中東地區。透過舉辦貿易展覽、組織商務考察團、提供市場資訊等服務,貿發局將為香港企業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幫助他們抓住新的商機,提升競爭力。同時,香港也應積極參與國際貿易談判,爭取更有利的貿易條件,並加強與其他國家的經濟合作,以實現互利共贏。儘管外部環境充滿挑戰,但憑藉其獨特的優勢和不懈的努力,香港定能在全球貿易中繼續發揮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