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社交媒體上出現聲稱可提供跨境私家車服務,連接內地與港鐵啟德站的資訊,引起社會關注。運輸署已明確表示,跨境私家車必須領有有效的出租汽車許可證,方可合法提供載客服務。此舉旨在維護跨境交通秩序,保障乘客權益,並防止非法營運行為。本文將深入探討跨境私家車的相關法規、合法營運的條件,以及違規營運的後果,並分析此類事件背後的成因與可能的解決方案。
跨境私家車的合法營運受到嚴格的法規約束。根據《道路交通條例》第52(3)條,任何未持有有效出租汽車許可證的跨境私家車,不得從事出租或取酬載客的用途,否則將構成違法行為。違規者將面臨法律制裁,包括最高可處罰港幣10,000元的罰款。運輸署對此類違規行為採取零容忍態度,並會加強巡查力度,以打擊非法跨境私家車服務。此外,為了方便合法跨境私家車的運營,運輸署設有過境私家車一次性特別配額制度。營辦商可透過運輸署網上系統申請,並在滿足相關條件下,於指定時間進入口岸上客區上客,這項安排旨在便利香港本地接待社與內地入境旅行社的合作。
網上出現非法跨境私家車服務的現象,反映出市場上對跨境交通的需求依然強勁。尤其是在疫情後,兩地人員往來逐漸恢復,對於便捷、舒適的跨境交通方式的需求也隨之增加。然而,非法營運不僅存在安全隱患,更可能擾亂市場秩序,損害合法經營者的利益。這些非法服務通常缺乏必要的保險和安全保障,一旦發生意外,乘客的權益難以得到有效保護。此外,網上宣傳的資訊真偽難辨,乘客可能被虛假承諾所誤導,導致經濟損失甚至人身安全受到威脅。警方也曾指出,網上存在散播不實信息,意圖煽動他人情緒的情況,更增加了情況的複雜性。
為有效應對非法跨境私家車服務的挑戰,需要多方共同努力。首先,運輸署應持續加強對跨境交通的監管力度,完善相關法規,提高違規成本,以震懾不法分子。其次,應加強對公眾的宣傳教育,提高市民對非法跨境私家車服務的警惕性,鼓勵市民選擇合法、正規的交通方式。此外,可以考慮引入更便捷、高效的跨境交通服務,例如增加跨境巴士班次、優化口岸通關流程等,以滿足市場需求,減少對非法服務的依賴。立法會亦曾討論過相關議題,並關注香港企業在內地設立生產基地,為本港提供綠色船用燃料的可能性,這也反映了政府對跨境合作和交通發展的重視。
總而言之,跨境私家車服務的合法營運是維護交通秩序、保障乘客權益的重要一環。面對網上出現的非法服務,政府部門、執法機構和公眾應共同努力,加強監管、宣傳教育和市場供應,以營造安全、有序、便捷的跨境交通環境。未來,隨著兩地交流的日益頻繁,跨境交通服務的需求將持續增長,如何平衡市場需求與法規約束,將是政府面臨的重要課題。同時,也需要關注科技發展對跨境交通的影響,例如利用大數據分析優化交通路線、提升通關效率等,以實現更智能、更便捷的跨境交通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