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江水助香港成國際大都會 年輕人應銘記歷史

東江水支撐香港發展為國際大都會

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大都會,其發展與繁榮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東江水的供應。自上世紀60年代開始,東江水供港工程就成為香港解決淡水短缺問題的重要途徑。這項工程不僅緩解了香港的水資源壓力,也為其經濟社會的穩定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近年來,為紀念東江水供港60周年,香港和廣東省內的各界人士紛紛舉辦活動,傳承這段歷史,銘記這份恩惠。

東江水供港的歷史背景

東江水供港工程始於上世紀60年代,旨在解決香港因地理位置限制而導致的淡水短缺問題。這項工程的建設對香港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新豐江水庫作為東深供水工程的重要水源地,每年通過東江─深圳供水工程向香港輸送大量優質淡水,保障香港經濟社會的穩定發展[1]。根據統計,東江水目前佔香港總食水量的七、八成,這充分體現了東江水在香港水資源供應中的核心地位[3]。

東江水供港的工程建設

東江水供港工程的建設是一項浩大工程。從1964年2月20日全線開工,僅用了一年的時間,於1965年3月1日正式向港供水[4]。這項工程動用了上萬工人,來自廣州、東莞、惠州、深圳等地的工人齊心協力,克服重重困難,最終完成了這項偉大工程[4]。新豐江水庫的建設更是華南地區最大的人工湖,水庫庫容達138.96億立方米,是廣東省最大的常規水力發電廠[1]。

東江水供港的生態與社會影響

東江水供港不僅解決了香港的水資源問題,也對當地的生態環境產生了深遠影響。新豐江水庫作為東江流域的重要能源基地和生態保護區,在枯水期能提供大量的應急水量,保障下游城市的用水需求[1]。此外,為了建設新豐江水庫,初期動員2.7萬人,沿岸389個村莊被淹,10.6萬庫區群眾遷出家鄉,這一歷史事件也成為河源人堅韌與奉獻的見證[1]。

年輕一代的銘記與傳承

為了讓年輕一代銘記東江水供港的歷史,香港特區政府水務署推出了「一脈相連飲水思源」為主題的系列活動[5]。此外,水務署的「惜水學堂」教育計劃也推出了以「『東江水』滴滴皆珍貴」為主題的校園巡迴講座,旨在讓師生深入了解東江水供港的歷史與現況,並認識到這項龐大供水工程對香港的重要性[2]。這些活動不僅加深了市民對東江水供港的認識,也培養了年輕一代珍惜水資源的良好習慣。

東江水供港60周年紀念活動

為紀念東江水供港60周年,香港和廣東省內的各界人士紛紛舉辦活動。其中,「東江水供港60周年」專題流動展覽車走進社區,展示香港在六十年代應對旱災的情況和當時東深供水建造工程的珍貴歷史相片[2]。此外,無綫新聞也推出了《探古尋源》系列節目,探討東江水供港後的發展[3]。這些活動不僅傳承了歷史,也讓更多人了解到東江水在香港發展中的重要性。

結論

東江水供港工程是香港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這項工程不僅解決了香港的水資源問題,也為其經濟社會的穩定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隨著時間的推移,東江水供港的歷史已經成為一段值得銘記的故事。通過各種活動和教育計劃,年輕一代能夠更深入地了解這段歷史,並在未來繼續傳承這份恩惠。同時,東江水供港的成功也提醒我們,水資源的珍惜和保護是每個人的責任。只有通過共同努力,才能確保香港這座國際大都會的可持續發展。

資料來源:

[1] www.tkww.hk

[2] www.info.gov.hk

[3] www.youtube.com

[4] www.hk01.com

[5] www.takungpao.com.hk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