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倒流價」連鎖店減價潮吸引市民儲錢潮

近年來,香港的餐飲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經濟下行、消費意願降低,以及疫情的持續影響,都使得食肆生意大不如前。為應對困境,許多食肆紛紛採取「時光倒流」的策略,推出價格低廉的餐點,以吸引顧客。這種現象不僅反映了餐飲業的生存壓力,也折射出市民消費習慣的轉變。本文將深入探討香港食肆掀起的減價潮,分析其背後的原因、具體表現,以及對社會經濟的影響。

經濟下行與消費降級的雙重壓力

香港經濟在過去幾年經歷了多次衝擊,包括貿易戰、社會動盪和新冠疫情。這些因素導致經濟增長放緩,失業率上升,市民收入受到影響。面對經濟壓力,消費者普遍採取了更加謹慎的消費態度,傾向於選擇價格更實惠的商品和服務。這種消費降級的趨勢,直接影響了餐飲業的經營狀況。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指出,中低檔食肆確實有減價跡象,但並非全部菜式一律減價,而是透過優惠價「減價」吸客,迎合目前消費降級的模式。這表明,食肆正在積極調整經營策略,以適應市場變化。

「時光倒流價」的具體表現

為了吸引顧客,香港各大小食肆紛紛推出各種優惠減價活動。「時光倒流價」成為了餐飲業的一種新趨勢。例如,荃灣一家燒味店推出$18雙併飯,價格平過十年前,吸引了大量顧客。此外,還有食肆推出25元三餸車仔麵、38元脆皮燒鵝,甚至不用40元就能享用早餐放題。更有燒味集團推出35元半斤叉燒,吸引市民日日大排長龍。這些價格低廉的餐點,彷彿將時間倒流回過去,讓市民感受到物超所值的消費體驗。這種做法不僅吸引了追求實惠的消費者,也喚起了市民對過去美好時光的懷念。

學者觀點:市民勒緊褲頭儲錢

學者阮穎嫻認為,食肆的減價潮反映了市民勒緊褲頭儲錢的現象。在經濟不景氣的環境下,市民更加注重儲蓄,減少不必要的開支。餐飲消費作為一種非必需品支出,自然受到了影響。因此,食肆需要通過降低價格來刺激消費,吸引顧客。然而,減價並非長久之計。食肆在降低價格的同時,也需要控制成本,提高效率,才能維持盈利。此外,食肆還可以通過提供差異化的產品和服務,提升品牌價值,以吸引更多忠實顧客。

除了上述因素,餐飲業的競爭也日益激烈。香港的餐飲市場非常成熟,食肆數量眾多,競爭激烈。為了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食肆需要不斷創新,提供更具吸引力的產品和服務。減價只是一種短期策略,長期來看,食肆需要注重提升自身的競爭力,才能在市場上立足。

總而言之,香港食肆掀起的減價潮是經濟下行、消費降級和市場競爭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這種現象反映了餐飲業的生存壓力,也折射出市民消費習慣的轉變。食肆需要積極應對挑戰,調整經營策略,才能在市場上生存和發展。未來,餐飲業的發展將更加注重品質、創新和服務,以滿足消費者不斷變化的需求。同時,政府也應出台相關政策,支持餐飲業的發展,促進經濟的復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