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不穩心情低落 營養師揭3大禁忌食物

天氣不穩心情低落時,飲食的調整至關重要。營養師提醒,在情緒低落時,應避免攝取特定食物,以免長期依賴,反而加劇負面情緒。本文將深入探討天氣變化與情緒的關聯,並針對應避免的食物類型、以及有助於穩定情緒的飲食建議進行詳細說明,同時也將探討相關的營養學原理與研究成果。

隨著季節變遷,氣壓、溫度、濕度的變化,容易影響大腦中神經傳導物質的分泌,進而影響情緒。特別是在陰雨天或天氣轉涼時,日照減少,大腦中的血清素分泌也可能減少,血清素是一種與情緒調節密切相關的物質,其不足可能導致情緒低落、焦慮甚至憂鬱。因此,透過飲食的調整,可以有效緩解情緒波動,提升心理健康。

首先,應避免攝取過多的加工食品。根據中時新聞網與健康2.0的報導,營養師高敏敏指出,加工食品雖然能帶來短暫的滿足感,但長期攝取反而會增加憂鬱症的風險。這些食品通常含有大量的糖分、鹽分和不健康的脂肪,容易導致血糖波動,進而影響情緒穩定。此外,加工食品缺乏必要的營養素,無法提供大腦所需的能量和營養,長期下來可能導致營養不良,加劇情緒問題。常春月刊也提到,高油、高鹽的垃圾食物不僅讓心情好轉的時間短暫,還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其次,甜點和炸物也應盡量避免。同樣地,甜點和炸物能刺激腦部多巴胺受體,帶來短暫的愉悅感,但這種愉悅感是虛假的,且容易讓人產生依賴。長期沉溺於甜點和炸物,只會讓情緒更加不穩定,甚至可能導致體重增加、肥胖等健康問題。三立新聞網SETN.com也強調,雖然吃完甜點、炸物會覺得療癒,但長期仰賴這些食物,憂鬱症的機率會增加。

除了避免特定食物外,更重要的是積極補充有助於穩定情緒的營養素。營養師建議,可以多攝取含有色胺酸的食物,例如牛奶、香蕉、秋刀魚、鮭魚、鰻魚、雞蛋、乾香菇等。色胺酸是合成血清素的重要原料,透過攝取這些食物,可以促進血清素的分泌,改善情緒低落的狀況。健康2.0指出,富含色胺酸的食物,如秋刀魚或鮭魚等富含油脂的魚類,含有EPA、DHA的天然魚油,可幫助活化腦細胞,減緩憂鬱的情緒。香港01則建議可吃強化牛奶等高維他命D食材,因為缺乏日照,體內維他命D含量低,容易有憂鬱傾向,增加維他命D的攝取有助於改善。

此外,維生素D也與情緒調節密切相關。研究發現,缺乏維生素D的人更容易患上憂鬱症。因此,除了透過食物攝取維生素D外,適當的日曬也有助於提升體內維生素D的含量。中時新聞網在2019年的報導中也提到,瘦肉、帶殼海鮮、黑巧克力、花草茶、咖啡等食物,適量食用也有助於紓壓抗憂鬱。

總而言之,天氣變化容易影響情緒,而飲食在情緒調節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避免攝取加工食品、甜點和炸物,並積極補充含有色胺酸和維生素D的食物,可以有效穩定情緒,提升心理健康。除了飲食調整外,保持規律的作息、適度的運動、以及良好的社交互動,也是維持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未來,隨著營養學研究的深入,相信我們將能更了解飲食與情緒之間的複雜關係,並制定出更有效的飲食策略,幫助人們應對情緒挑戰,擁有更健康、更快樂的生活。